深耕细作试验田 制度集成助开放
据商务部网站6月25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为契机,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商务部会同有关地方、部门制定《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清单》),明确2023至2025年相关自贸试验区拟自主推进实施164项重点工作,每个自贸试验区的重点工作7至10项,包括重大制度创新、重点发展产业、重要平台建设及重大项目活动等。
“《工作清单》的印发体现了我国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来全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数量多、覆盖范围广,且逐步体系化。但是,自贸试验区建设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聚焦“质量”,需不断向纵深推进,从而真正助力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商务部网站消息显示,《工作清单》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工作清单》立足中央赋予各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以清单方式列明未来3年各自建设方向和重点事项,推动各地精准定位、精准施策,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如,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积极深化与港澳在贸易、投资、金融、法律服务和职业资格互认等领域合作,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鼓励广西、云南等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沿边区位优势,积极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二是促进改革创新。《工作清单》涵盖了各自贸试验区主动谋划、自主推进的一系列重点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地制宜不断深化改革实践创新。如,上海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业一证”改革,建立健全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浙江自贸试验区聚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和跨境数据流动便利化试点,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和路径。
三是强化系统集成。《工作清单》赋予各自贸试验区集成性的目标任务,各地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加强重大制度创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如,天津自贸试验区重点建设世界级的租赁产业集群,山东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海洋经济创新,江苏自贸试验区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强做优产业基础,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以广东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为例,清单列出十项重点工作,涵盖法规制度衔接、金融平台打造、物流体系构建、法律服务开展、科技人才集聚等多个方面。白明指出,该清单有助于充分叠加广东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红利,推动内地与港澳资源整合、协同发展。
“一方面,内地可以通过港澳尤其是通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走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港澳背靠‘世界工厂’,随着内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可持续力。”白明称。
《工作清单》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取得的良好成绩,尤其是在推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所作的贡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5月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实现较快增长。21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719亿元,同比增长22.1%,高出全国17.2个百分点。
在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巢真看来,我国自贸试验区一季度发展亮点纷呈。她表示,首先是多措并举激发贸易活力,包括强化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如云南自贸区创新“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提升国际物流便利度,如上海、安徽等自贸区联合开展“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大幅压缩跨境贸易通关时间;创新新型贸易方式,如北京自贸区“新型国际贸易服务平台”首批业务顺利走通。
其次,产业创新聚焦重点领域,体现出自贸试验区既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前沿,也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巢真举例说,在汽车领域,杭州自贸区已具备新能源汽车从零部件制造到整车装配的完整产业体系;在医药领域,山东、江苏自贸区均对医药发展提出新思路,推动医养健康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蓝色药库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在航空航天领域,海南自贸港着力发展航天科技,建设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
此外,巢真指出,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不断扩大、多笔国际结算业务创新首发以及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新成果等还体现出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持续突破。
白明表示,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之后需走差异化之路深入推进,而不同自贸试验区各项重点工作的精心设计则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我国克服外部环境困扰,加快高水平开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