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化石燃料电站限排新规引批评

发布日期:2023-05-23 13:45:55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
美国环保署公布了限制电站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规提案。

美国环保署公布了限制电站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规提案。由于新规主要依赖于未被证明具有经济效益的技术而受到抵制,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对限制电站排放影响不大。

5月11日,美国环保署公布了限制电站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规提案,不仅为燃煤和燃气电站设定了新排放上限标准,同时敦促电站运营商通过部署相关技术遏制排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这是美国迄今最受期待的气候规则之一。然而,由于新规主要依赖于未被证明具有经济效益的技术而受到抵制,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对限制电站排放影响不大。

设定化石燃料电站排放上限

据了解,该新规提案设定了电站排放上限,运营商可以根据电站情况利用不同手段来达到这个上限,比如,投建捕碳装置或改用低碳混氢燃料等。

美国环保署表示,不会设定一个所有电站都必须满足的限制,而是会根据电站规模、使用频率以及是否已经计划退役来设置一个目标范围。

美国环保署署长迈克尔·里根表示:“限排新规将给公众健康和环境带来显著益处。一旦正式实施,预计2028年至2042年间将减少6.1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37亿辆汽车一年排放量。加上其他规定,到2055年,减少排放总量将达到150亿吨,相当于美国经济3年内产生的污染总量。”

从5月起的两个月内,美国环保署将向社会公众征询意见,旨在新规提案最终通过前进行完善和修改。

《纽约时报》汇编数据显示,美国3400座燃煤和燃气电站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美国总排放量的25%。

美国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50%至52%,目前正努力降低化石燃料发电占比。

推行未商业普及技术遭质疑

然而,美国环保署针对电站排放制定的新规主要依赖于碳捕捉和封存(CCS),业界普遍质疑该技术的经济效益,因为CCS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

非营利研究组织“清洁空气”特别工作组指出,用碳捕获技术改造一个装机300兆瓦的燃气电站将耗资3.72亿美元,而改造一个类似规模的燃煤电厂则需要花费6亿美元。

对此,美国环保署辩解称,新规具有灵活性,那些计划2032年前退役的燃煤电站将不需要配备CCS等控制污染技术。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全美约1/4燃煤电站计划在2029年前退役。

根据美国环保署估计,将有120座燃气电站和200座燃煤电站会受到新规影响而配备CCS等相关技术,这需要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但到2042年,通过限制烟囱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还可以额外产生850亿美元的净经济效益。

此外,根据《通胀削减法案》,公用事业公司每减少一吨碳排放将有资格获得85美元的税收抵免,这笔抵免将帮助抵消CCS技术部署成本。

美公用事业公司普遍予以抵制,强调即便获得抵免资格,但美国几乎没有现成的储碳库等基础设施,混氢燃料项目同样处于萌芽阶段,新规产生的效益实在很难让人信服。

新规无法促进减排

美国CNBC新闻网指出,去年,美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高达15亿吨。根据美国环保署“新规避免多达6.17亿吨碳排放”的预测,这仅占去年排放量的4.1%,减排效果微乎其微。

目前,这个新规受到广泛批评。西弗吉尼亚州总检察长帕特里克·莫里西坦言,新规将促使美国环保署再次面临法律诉讼。一些共和党人士明确表示将提起诉讼,进一步削弱环保署等美国联邦机构的监管权力。

美国国家矿业协会表示,在经济性尚未得到充分证明之前,新规强制要求使用CCS,只不过是在“作秀”。

美国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席、煤炭大州西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则表示:“联邦政府不顾能源安全,竭尽全力关闭燃煤和燃气电站,只会将美国推入深渊。”

事实上,新规提案出炉之际,正值美电力需求上升、现有发电机组退役,以及天气变化给美国电网带来压力之际,美国电力供应协会发出警告,这项针对传统燃料电站的新规,可能对电网可靠性带来新危机。

“我们的电网将面临更大压力。”全美农村电力合作协会主席吉姆·马西森表示,“这将破坏数10年来为保证全美电力供应所做出的所有努力,届时也将给终端消费者用电成本带来影响。”

对此,美国环保署表示,新规对电价产生的影响“微不足道”,而其带来的气候和公共效益远超过这些成本。美国环保署预计,到2030年,美基准电价将上涨2%;但到2040年,电价仅会再上涨0.08%。

美国能源信息署指出,美国目前运营中的化石燃料电站约3393座,其中大部分是燃气电站,只有不到20座使用了减排技术,这些电站生产全美60%以上电力。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煤炭发电装机很难清零,到2050年,美国仍然至少有2300万千瓦燃煤发电装机,较2022年水平“砍半”。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