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选投票结束投票率高达80% 为泰党或成最大赢家
14日,泰国大选正式揭开战幕。数千万选民冒着高温前往全国9万个投票站,只为亲历这场“20年来的最重要选战”。民调显示,以为泰党、远进党为代表的反对派正对当前执政的亲军方政党发起有力冲击,但亲军方势力有上院议席“保底”,实力仍不容小觑。最终总理人选花落谁家还需等待新一届国会确立之后。分析认为,相比4年前,本次大选呈现年轻选民增多、政坛代际更替明显等特点。加上选前“中左中右合流”趋势日趋明显,这些都让选举格外引人注目。但“热闹”过后,接下来无论何种政治力量主导泰国政坛,都将面临艰巨的稳定和发展任务,需要的是冷静、专业和团结。
为泰党暂赢36议席领先
综合上海上观新闻、澎湃新闻、北京《新京报》报道,14日,泰国大选的投票正式结束。选举委员会预计5200万合格选民的投票率高达80%,创下历史纪录。初步计票结果预计,为泰党目前暂将赢得36议席领先。
根据泰国官方的非正式计票网站数据,为泰党目前赢得36个选区议席,包括曼谷选区的所有33个议席,领先其他政党。其次是前进党(15席)、公民力量党(13席)和泰自豪党(11席)。
另外,根据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NIDA)的最新调查结果,为泰党可能赢得164至172个下议院议席,成为大赢家。前进党预测可夺下80到88个议席,排第二。
民调结果也显示,泰自豪党可赢得72到80个议席。公民力量党则可能赢得53到61席。
为泰党或成今年最大赢家
《纽约时报》分析指出,如果军方支持的政党失败,泰国君主制的未来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安全。军队一直被视为泰国王室的守护者,如果不是军队领导政府,泰国的保守党派可能会感到紧张。
二十年来,泰国政治一直由他信领导的西那瓦家族与军方支持的政党之间的分歧所左右。双方之间的权力斗争导致了长期的街头抗议和两次军事政变。而如今,想要顺利掌权,各政党可能仍需要得到军方支持。
据《卫报》报道称,民调显示,虽然前进党在泰国18岁至30岁的年轻群体中更受欢迎,但为泰党在所有地区都保持领先优势。这意味着为泰党有可能实现争夺众议院控制权的目标。
《路透社》分析称,为泰党将成为本届大选的赢家,只是目前仍无法断言为泰党能赢得保守目标200席,还是压倒性胜利的310席。赢得310席,意味着为泰党组织联合政府和提名属意总理人选的难度大大降低;赢得200席,则为泰党可能需要与不同政党谈判组建联合政府。
此前的Super Poll民调显示,在500个下议院席位中,为泰党或拿下139席,排名第一。这也意味着即便为泰党在周日的投票中获胜,为了获得下议院多数席位,该党也需要与其他政党组成联盟。
但这并不意味着保守派政党全输。《联合早报》援引学者分析时表示,虽然目前巴育民调落后,其领导的泰国人团结建国党仍可能联合其他小党组成少数派政府。未来仍有可能出任总理。
贝东丹此前也暗示,为泰党如果获胜可能与前进党组成联盟,不会与军方支持的政党合作。《纽约时报》分析称,但要想在总理人选上得到军方支持,为泰党联盟的政党更可能是亲军方政党,也就是巴育所代表的政党。
人权观察组织泰国问题高级研究员苏奈·法苏克对《卫报》说:“也许泰国社会最深层的软肋之一是君主制。”而这次选举可能决定这个东南亚国家最终是走向民主,还是进一步滑向军人统治。
未来挑战艰巨
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无论何种政治力量主导泰国政坛,都面临诸多挑战。
国内而言,未来多党执政联盟的最大任务还是稳定和发展。需要在各种力量激烈博弈的情况下维持团结、稳定政局。另外还取决于多党政府在国会下议院是占据少数议席的弱势政府还是强势政府,这事关执政稳定性。
在经济方面,走出新冠疫情后,泰国是东南亚经济复苏势头最弱的国家之一,去年增速为2.6%,远落后于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受到疫情、洪灾、世界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泰国经济形势不佳,出口增速下降,国际游客数量不及预期……稳定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亚洲地区研究教研室教授宋清润说。
“泰国未来新权力架构还需面对一系列外部挑战。”余海秋说,“一是在中美博弈态势下如何纵横捭阖,争取利益最大化。二是如何巩固东盟中心地位。三是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谈及大选后泰国的对华政策,宋清润认为,1975年中泰建交以来,泰国各大政治派别基本都保持对华友好,未来这一大方向不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只是可能在对华合作的重点领域、合作方式、推进速度上会有所微调。“如果是以激进派为代表的远进党执政,可能在对西方理念上的认同感或亲切感上,比现政府或传统政府更多一些,但不会大幅度弱化中泰关系……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之下,泰国也不会过度偏向西方。”
余海秋说,泰国对华关系稳定向好,与此同时,美泰关系也在进一步回暖。如果泰国大选后出现政治僵局或政治动荡,可能影响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尤其是中泰铁路等重大项目的推进或受到一定冲击。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大选后泰国联合政府为争取美西方支持,是否会进一步加速美泰关系回暖,加速“印太战略”在泰国的落实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