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将加大对华农产品出口步伐

发布日期:2022-04-04 15:24:06来源:欧洲时报作者:特约记者万依
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叠加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仍然持续深化。而农产品是中欧经贸合作的一大亮点。

中国已成为欧盟农产品出口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围绕如何确保欧洲向中国消费者出口高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农产品的话题,近日,“源自欧洲的色彩”推广活动,以及中欧农产品双边贸易关系研讨会在北京和布鲁塞尔两地通过线上方式举行。欧盟驻华大使郁白表示,欧盟将继续在中国市场采取强有力举措,加大对中国出口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叠加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仍然持续深化。2021年,中欧货物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8746.4亿元人民币,增长12.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1%,欧盟反超东盟重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而农产品是中欧经贸合作的一大亮点。郁白大使在研讨会上表示,欧盟保持全球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地位,而中国也已成为欧盟的关键合作伙伴,占欧盟农产品全球出口总额的8%。“10年前,欧盟向中国出口大约30亿欧元农产品,从中国进口大约相同数量的产品;10年后,欧洲向中国出口农产品165亿欧元,从中国进口69亿欧元农产品。”

“积极的贸易数据证实了欧洲农产品企业能够向中国消费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产品,而中国消费者也确实非常欣赏欧洲食品和饮料的安全及质量。”郁白表示,欧中有共同的农业目标,即发展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

今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一周年。如今,中国已是欧盟地理标志产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类型,协定将使中欧双方对各类地理标志产品实施更好保护,这不仅是中欧经贸合作的里程碑,也是中欧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一个重要进展。

欧盟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总司长沃夫冈·博彻表示,欧中地理标志协定开启了欧中农产品合作的新时代。通过协定,欧中向双方消费者提供可靠的、真实的、具有文化传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协定生效后,中欧双方第一批互认各约100个地理标志,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4年后该范围还将扩大,届时将新增双方各175个地理标志。

研讨会上,各方专家就欧盟-中国农产品关系、可持续性从“欧洲绿色新政”和“从农场到餐桌”战略、欧盟食品质量和安全系统、欧盟统一市场在食品生产、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方面的运作等主题发表了演讲。中欧食品业、贸易商、经销商等行业代表还就奶制品、红酒、肉类、橄榄油、加工谷物等品类的贸易前景进行了专题讨论。

欧盟委员会农业总司国际关系司司长约翰•克拉克表示,中欧不断加强农产品合作,从农产品贸易、有机产品到参与联合科研项目,这些合作能够进一步推动发展可持续的农业体系,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消除贸易壁垒。

中欧农产品从业者在会上表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带来了政策红利,促进了双向农产品贸易发展。他们期待更多农产品获得中欧地理标志认证,继续释放农产品贸易、农业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加深对中欧原产地文化的深入了解,继续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就中欧都面临的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等问题,双方业者期待在农业开发等领域建立更多合作关系,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农业合作,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