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文章: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会损害欧盟自身的利益
《金融时报》今日评论文章认为,如果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那么输家决不只是中国的生产商,欧盟的消费者、服装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欧盟从事纺织品和服装制造行业的工人数量在全球配额取消之前就已经急剧减少了。然而,由于可以从中国进口廉价服装,欧盟服装零售商的雇用人数却增加了一倍。经济合作组织首席贸易经济学家Raed Safadi说:“如果再次适用临时配额作为最终救济手段的话,造成零售业的失业将超过其所挽救的纺织生产行业的就业机会。” 为了迎接中国纺织品挑战,许多纺织品生产商已经进行了调整,或转向高端市场或转为分销商,他们也将由于限制措施而受到打击。北欧纺织业和一些南欧国家已经完成了产业转化。法国纺织业每周有成百人失业的原因是法国没有和其他国家一样进行产业改革。但是,欧委会却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那些未经改革的落后企业的推动下做出决定,而限制措施却会使那些为配额结束而准备多年的进口商和零售商遭受损失。 此外,中国的T恤衫和麻纱线都是低附加值产品,在欧盟已经穷途末路了。 欧盟目前这种状况与欧盟零售商力量分散、缺乏游说能力有关。传统上,欧盟纺织业生产商比进口商和零售业也更受关注一些。 欧盟否认其偏袒纺织业生产商,称其决定不是为了直接启动特限,而是旨在与中国进行磋商。曼德尔森委员左右为难:故此必然失彼。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