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给慕安会蒙上阴影 亚非拉不满西方主导国际秩序
【欧洲时报德国版编译】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将关注多极世界中的新冲突。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一年后,新的联盟正在形成。德国《焦点》周刊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根据慕尼黑安全会议(MSC)的说法,过去的一年是艰难的一年。对于旨在“促进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这一高级别会议而言,俄乌军事冲突的爆发是一次挫折。因此,今年慕安会的重点议题是“在新现实中寻找方向”。
中国和俄罗斯:尝试改变现有格局
慕安会于本周一(13日)发布“年度慕尼黑安全报告”,旨在为会议定下基调,其中就体现出了这一重点议题。慕安会主席赫斯根(ChristophHeusgen)在报告开头即表示,“俄罗斯的行径只是对基于规则的秩序的攻击。”
一些国家正在加紧行动,反对自二战结束以来由美国主导的、塑造了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形势的世界秩序。然而,俄罗斯此次发起的攻击不应被孤立看待,而应作为就国际社会的权力动态提出更多问题的机会。
来自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不满
对于这份长达176页的报告的作者而言,全球安全与经济繁荣、气候变化、国家利益冲突以及人们对世界秩序不公正且规则并不一直平等适用的感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赫斯根在报告中也提及,“除非我们解决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对并不总与它们利益相符的国际秩序的不满,不然我们将发现,很难争取到这些犹豫不决的盟友来捍卫最重要的原则。”
因此,作为东道主的德国和其他国际与会者都将在慕安会上扪心自问:是什么导致了俄乌冲突?在富裕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区域之外,为什么许多国家不愿意支持乌克兰、谴责俄罗斯?从印太地区与中国日益紧张的关系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全球南方”对美国缺乏信任
对于乌克兰的遭遇,根据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汇编的数据,世界上大多数以国内生产总值而论的富裕国家都谴责了俄罗斯。然而,世界上大多数人却生活在中立或亲俄国家。这种差异体现了富裕的集中性,根据“慕尼黑安全报告”,这正是不同公众意见和政治决策的导火索。
“我们可能不会真正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支持俄罗斯,”来自德国北威州国际事务学院的印度安全分析师夏尔马(Gaurav Sharma)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弃权被视为间接支持,但事实并非如此。”
夏尔马表示,印度自豪于其不结盟的历史,并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与其说俄罗斯是盟友,不如说是一个“战略伙伴”。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国防合作和技术转让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与此同时,美国长期支持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
夏尔马还认为,“我们从未信任过美国,而且我认为直到如今也没有任何人信任美国,这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存在10年内都无法在地缘政治上解决的巨大信任赤字。”慕尼黑安全报告列出了南半球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抱怨的部分问题:从农业、能源和贸易法规,到违反投资承诺,再到气候变化后果的不公平负担分配。
美国入侵伊拉克仍在产生负面影响
20年前,时任德国外长的菲舍尔(Joschka Fischer)曾在慕安会上就美国入侵伊拉克的理由表示:“我无法信服。”这次非法入侵让质疑美国霸权的人更加理直气壮。现在,有人将其与俄乌冲突相提并论,而慕尼黑安全报告加以反驳,指出俄罗斯此次行动是“专制国家企图消灭作为主权民族国家的民主”。然而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人们对此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西方社会意识到,并非所有国家都立即谴责了俄罗斯,这给西方社会敲响了警钟,”美国华盛顿特区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菲克斯(Liana Fix)对德国之声表示,“这并非出于亲俄情绪,也不是类似中国的对俄友好的中立,而是一种反西方的心态。”
从也门、叙利亚,到埃塞俄比亚、马里,再到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正在乌克兰所发生的似乎是一场虽残酷但遥远的军事冲突。然而,这些国家也会自问,为什么它们需要在西方家门口发生的一场冲突中支持西方;而与此同时,对于它们所在地区的冲突,西方却基本无法帮助解决,甚至有时还积极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