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光互补奏新曲 共和振兴奋蹄行

发布日期:2025-05-08 00:00:00来源:国际商报作者:顾鸿儒/孙新亮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一片片光伏板下,成群的藏羊悠然觅食,形成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独特景观。多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这一“牧光互补”模式不仅让荒漠变成绿洲,更催生了“光伏羊”产业链的崛起。在商务部定点帮扶政策支持下,共和县铁盖乡已建成光伏羊产业链冷库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当地藏羊的附加值,带动牧民收入显著增长,为高原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一片片光伏板下,成群的藏羊悠然觅食,形成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独特景观。多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这一“牧光互补”模式不仅让荒漠变成绿洲,更催生了“光伏羊”产业链的崛起。在商务部定点帮扶政策支持下,共和县铁盖乡已建成光伏羊产业链冷库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当地藏羊的附加值,带动牧民收入显著增长,为高原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光伏治沙催生“光伏羊”

塔拉滩曾因风沙肆虐、植被稀疏被称为“不毛之地”。从2015年起,依托当地丰富的光照资源,共和县启动建设全球最大光伏园区——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为解决光伏板遭风沙侵蚀的问题,园区撒播草籽固沙,却意外形成茂盛草场。然而,杂草生长过盛又影响发电效率并存在火灾隐患。当地的发电公司创新引入“光伏羊”模式,与铁盖乡牧民合作放牧,利用羊群自然除草,形成“光伏+生态治理+牧业”的循环经济链。

数据显示,光伏板降低地表风速50%,减少水分蒸发30%,植被覆盖率恢复至80%,年均发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园区养殖藏羊超2万只,年节约除草成本720万元,牧草产量达11.8万吨,实现生态修复与能源生产的双赢。

冷库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2024年,商务部投入项目资金进行扶持,推动铁盖乡商贸中心光伏羊产业链冷库项目落地。该项目投资建设了数百平方米冷库及配套羊肉生产线,解决了羊肉储存与加工难题,延长了产业链。通过冷链物流和精深加工,“光伏羊”品牌价值显著提升,特别是实现了羊肉产品在价格高点卖出,每千克羊肉售价比普通羊高出近10元,市场供不应求。

商务部还通过汇聚帮扶合力,协同江苏省支援海南州指挥部,充分发挥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平台作用,构建“光伏生态牧场+合作社+农牧户+订单销售”模式,推广网络直播带货、商超直供等渠道,打造“高原有机羊肉”品牌,“光伏羊”产品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带动3056户农牧民增收。

定点帮扶与牧民增收同频共振

商务部正指导支持共和县谋划通过“共舞和美”公共品牌培育、国内大型博览会展览会和各种销售平台,进一步扩大共和县“光伏羊”的销路。“光伏羊”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为牧民开辟了多元收入渠道:一是放牧节省饲料成本,二是参与光伏板清洗、园区保安等岗位获得工资,三是产业链延伸带来分红收益。铁盖乡牧民多才表示:“养‘光伏羊’年收入近10万元,商务部投资建设的冷库建成后销路更稳,销售价格更高,收入还能再涨!”据统计,2024年当地牧民养殖纯收入达629.28万元,户均增收2100元,村集体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展望未来,“光伏羊”不仅让戈壁滩焕发新生,更成为青海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商务部定点帮扶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下,这条“光牧融合”之路正引领高原乡村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为探索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迈出了一条新路。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