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经开区:科技引领 助企腾飞
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吉林市比重达16.4%,而研究与试验发展(R&D)内部支出占吉林市总量的54.2%,凸显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特征。
吉林经开区是吉林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已经形成了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生物、航空、现代物流服务业3个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聚集了一大批重要工业企业。长期以来,经开区坚持“科技引领、企业进步”的发展理念,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国内新材料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吉林化纤集团更是吉林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吉林市打造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的龙头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吉林化纤在碳纤维复材领域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2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在3亿元以上,占经开区研发比重高达60%,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亿元,申请专利16项。全年开展了高性能(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制备技术研发、编织领域专用35K碳纤维的研究与开发和高碳得率湿法高性能原丝产业化技术等60余项研究与开发。通过与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紧密对接,从纤维到制品、助剂进行深入合作,内部持续开展管理降成本、技术降成本、创新降成本和政策降成本,35K大丝束成本下降了40%,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T700级湿法产品已逐渐替代日本东丽,T800、T1000级干喷湿法碳纤维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现已实现工程化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在动物营养健康领域,吉林北沙制药目前已建设完成生产线包括年产10000吨维生素E生产线一条,配套年产20000吨维生素E粉生产线一条、年产1000吨磺胺系列产品生产线一条,维生素E产能居全球领先地位。去年,该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3000万元,开展科技创新,聚焦新药研发,组织研发人员开展维生素E乙酸酯生产过程中2.3.6-三甲基氢醌二乙酸酯的回收再利用、2.3.6-三甲基苯酚氧化合成2.3.5-三甲基苯醌新工艺、一种探究2.3.6-三甲基氢醌生产与分析联动的方法等10余项研究,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的创新突破,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吉林经开区还围绕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企业技术需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精准对接,确保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有突破、见真果。此外,吉林经开区将完善国家级化工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加快建设适应开发区未来经济发展需求的化工中试基地。加快布局省科创中心、重点实验室、科学家工作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重点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