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法国人?法国总理欲发起移民身份认同大讨论!
综合法媒报道,法国总理白鲁(François Bayrou)2月7日周五表示,仅就司法部长达尔马宁(Gérald Darmanin)提出的“属地原则”(droit du sol,在法国出生外国人子女自动获得法国国籍)展开讨论“过于狭隘”,他希望围绕“何为法国人”等身份认同议题进行更广泛的讨论。
与美国及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一样,法国的国籍获取方式不仅包括血统原则,即通过父母血缘继承国籍,还适用属地原则。
根据法国现行的属地原则,在法国出生的外国人子女,只要在法国连续居住至少五年,即可在13岁时自动获得法国国籍。
法国总理:应就“何为法国人”展开广泛辩论
白鲁7日在总理府马提尼翁宫接受RMC电台采访时表示,“仅讨论属地原则过于狭隘,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公共讨论。”
“大家都看到这些年来这些问题不断发酵:何为法国人?成为法国人意味着拥有哪些权利?需要履行哪些义务?能够享受哪些福利?如何融入这个国家共同体?成为法国人应该信仰什么?”白鲁补充道。
前一天6日,法国国民议会在激烈辩论后通过了一项由右翼推动的法案,旨在收紧海外领地马约特(Mayotte)的属地原则。
白鲁表示,自己早在“15年前”就曾提议关注马约特和法属圭亚那的状况,“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入境者怀揣这样的想法:只要在那里生下孩子,孩子就是法国人了”。“我们显然应对此重新审视。”总理补充道。
“我们可以展开辩论,但需要思考如何组织和推进这个辩论,”白鲁强调,“我们不能把一切都拖到总统大选。”
“发现问题,就应该去处理,至少要展开讨论、深入研究,而不能无限期推迟,”总理说,“我们必须学会辩论,切磋不同观点论据,而不是互相辱骂、相互指责、被推上公审台,或被视为全民公敌。”
內长:要成为法国人就必须“尊重法国生活方式”
法国内政部长勒塔约(Bruno Retailleau)周五在塞纳-马恩省洛涅(Lognes)表示,要成为法国人,就必须“尊重法国的生活方式”和“共和原则”。
部长强调了“同化”(assimilation)的重要性,并表示自己“完全同意”总理白鲁当天早上提出的观点。
內长指出,获得入籍的依据是《民法典》,而《民法典》第21条明确提及“同化”。
“很明显,归化需要符合一定的行政条件,这也意味着(申请人)必须接受法国的价值观。”内长列举了自由、男女平等和博爱等核心价值观,他强调,这是一种“超越宗教信仰、肤色和社会背景的共和理念”。
“工作很重要,但不是全部。”勒塔约强调,“要尊重法国的生活方式”,“遵守共和价值”,共享命运、文化和原则。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与总理的观点一致。”内长总结道。
司法部长:想成为法国人需付出努力
法国前内政部长、现任司法部长达尔马宁主张彻底废除马约特的属地原则。他还认为,应该就属地原则展开全国性辩论,并提议通过全民公投或在2027年总统选举期间对宪法进行修改。
达尔马宁7日在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表示:“我确信,绝大多数法国人都同意重新审视属地原则。对于移民问题、国家认同问题,以及总理所提到的‘被移民潮淹没的感觉’,我们必须做出明确而坚定的回应,而不是只停留在观察阶段。”
在司法部长看来,必须就是否取消法国国籍的自动获得机制予以讨论:“如今,一个人在某地出生,仅凭命运的偶然性就能自动成为法国人。但我认为,要成为法国人必须付出努力。”
“在我担任内政部长期间,我们在入籍程序中引入了‘同化面谈’,对申请入籍者进行考察。面谈内容涉及法国历史和价值观,这一措施有效降低了获得法国国籍的人数。”
达尔马宁强调:“对我来说,成为法国人与宗教或肤色无关。但法国国籍也不应仅仅取决于出生的偶然性。成为法国人是有意的选择,是一种‘意愿法则’。”
不过,白鲁内阁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教育部长兼政府二号人物博尔内(Elisabeth Borne)明确表示,她不赞成司法部长修改宪法、改革属地原则的提议。
博尔内周五7日在接受RTL电台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法国人民对我们的期待是采取行动,而不是将问题推迟到未来的修宪。”
不过,博尔内在6日的国民议会投票中,也支持收紧马约特属地原则法案。“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限制马约特的非法移民,而限制属地原则适用条件也是其中的一项措施。”她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