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发力点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夏末秋初时节,江淮大地骄阳似火。走进皖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项目工地上车来车往,工厂车间内生产作业如火如荼,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
在绿色智造产业园,今年新签约的安徽九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投入到紧张的研发生产中。3月,九曜智能在淮南经开区投资建设工业级L4无人驾驶项目,短短三个月就建成投用,成为淮南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的又一支“生力军”。
在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南区工厂,年产9000吨药用辅料生产线有条不紊地开展生产。该项目于2023年9月通过验收,经过半年的试生产,现已全部进入正常生产状态,年产值预计可达到4亿元。
来到淮南仲德医药有限公司仓库,货架上摆放着来自全国各知名药企的药品。依托健全的销售网络,仲德医药将药品销售到安徽16个市的医院、药房,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淮南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找准各项工作发力点,全力以赴稳投资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创优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发力点一:
引进优质项目,带动产业“提能级”
项目,是开发区最重要的发展引擎,是淮南经开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发力点。淮南经开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出击,狠抓招商引资,加速推进洽谈和签约落地转化。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淮南经开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2批次,拜访企业60余家;5个产业招商专班外出招商50余次,拜访企业180余家;接待来淮客商120余批次;新签约项目27个,有力提升了生物医药首位产业、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能级。
在九曜智能的厂房内,技术人员用纸箱堆垛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无人驾驶平衡重板夹车测试场景,新研发的无人驾驶叉车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的帮助下,自动对行进路线进行规划,再驶向堆叠点,用夹具夹起纸箱,缓缓退出后驶向预设目标地点,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令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九曜智能的产品主要包括L4级别无人驾驶叉车、无人驾驶牵引车、无人驾驶卡车三大系列,主要应用于封闭、半封闭场景,比如工厂、码头、矿山等。“我们把物流分为三段,社会道路是干线物流,进到工厂后有两段,包括室内物流和场间物流。我们的应用场景主要在场间物流,是该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九曜智能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吕凯表示。
该项目的引进,将有力提升淮南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我们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酒水饮料、化工、金属冶炼等行业。我们为客户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可以提供从技术到产品的全套解决方案,很多客户都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甚至世界五百强企业,如百威啤酒、中策橡胶以及一汽丰田等。”吕凯进一步介绍说,公司为某汽车行业客户提供的方案,用3台牵引车替代了6台人工驾驶卡车,降本幅度近50%,得到了客户充分肯定,在行业内也树立起优质高效的口碑。
今年,淮南经开区还成功签约了总投资12.5亿元的淮南轴承智慧示范工厂项目。“万向钱潮集团去年决定对淮南工厂进行智慧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并把集团轴承制造版块统一纳入到淮南工厂,于1月正式签约,目前部分设备已进厂试生产。”淮南经开区投促局副局长张翔表示,钱潮轴承产品广泛供应广汽、长城、理想等知名主机厂商,将进一步推动淮南经开区与合肥汽车产业有效衔接,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
为当好开放发展的“排头兵”,淮南经开区还着力引进外资外贸项目,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市委市政府提出,淮南经开区可以探索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已经签约安徽羽邦、淮芯光电等一批电子信息类外资项目,其中安徽羽邦、淮芯光电均为港资项目;安徽羽邦主要从事存储芯片封装业务,产品以出口为主。”张翔介绍说。
淮南经开区今年还引进了九曜智能、深圳施罗德、浙江朝晖过滤、苏州德博新能源等一批专精特新项目,带动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张翔透露,下一步,还将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医药化工园(二期)等卓越载体,招引一批高质量的生物制药、医疗器械项目,扩展电子化工、精细化工项目,推动生物医药及化工产业高水平集聚;利用好跨境电商产业园,招引一批跨境电商外贸项目,有力提升园区产业外向度。
在项目建设方面,淮南经开区今年也跑出了“加速度”——通过坚持周重点项目会商等机制,召开各类重点项目调度会,新开工金裕盛集成电路生产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3个,续建健坤制药年产500吨原料药、德邦联碱安全环保节能提质改造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8个,竣工通腾精密加工制造、九曜无人驾驶智能智造基地、洁弗高效过滤器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4个。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淮南经开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超过40%,技改投资同比增长超过30%,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约50%,民间投资同比增长超过30%,引进外资同比增长30倍以上。
发力点二:
深化创新驱动,让生产力“提质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秉持这一理念,淮南经开区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发展出更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今年以来,淮南经开区深化与淮南联合大学、淮南师范学院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推进淮南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与安徽机械技师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积极申报新型药用辅料与高端制剂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加快推进淮南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园(中试基地)建设……一系列举措,提升了人才、资金、项目的供给能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卓越平台。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内知名的药用辅料上市公司,山河药辅是淮南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标志性品牌,是许多医药企业首选辅料供应商。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安徽省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山河药辅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年,山河药辅公司微晶纤维素质量攻关补短板入选2023年安徽省重点产品质量攻关十大典型案例,一种“微晶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成功入选全省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极大提升了淮南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含金量”。
同时,淮南经开区还大力支持企业“智转数改”,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在山河药辅生产总监童平的陪同下来到该公司南区厂区的智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各生产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自动化生产工艺控制系统中的各类关键数据也一览无余。基于对数据信息的研判,技术人员不时拿起对讲机和现场巡查人员沟通。“我们生产反应环节已实现了100%自动化,设备无需人员操作,只需要进行巡查。仅这套信息化系统就投入了1500万元。”童平介绍说。
作为今年新引进的项目,九曜智能在智慧化、数字化方面也提供了许多应用新范式。在九曜智能的生产车间,“天玑系统管理平台”的屏幕上全面显示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包括订单信息、整车库存、辅料出入库、零部件出入库等诸多信息。另一块屏幕上则显示着九曜智能为某化肥企业定制研发而打造的模拟场景。
“这家企业是很传统的民营企业,信息化程度很低。我们依托无人驾驶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帮助他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从产品生产下线,到仓库堆叠存放,再到出库作业,全部由我们的系统来托管。”吕凯透露,他们也在同一些知名客户探讨类似模式,为客户搭建全流程、全链条的自动化、信息化架构。九曜智能将持续聚焦工业无人驾驶赛道,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工业级L4无人驾驶全工作链解决方案”,以多元化产品体系赋能全工作链场景需求,为科技型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今年以来,淮南经开区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成果突出,成功申报“2024年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园区”;格锐鑫、华印机电分别获批2024年度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森吉药业和益益乳业获批2024年制造强省中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
发力点三:
创优营商环境,浇灌企业“快成长”
在山河药辅南区厂区,童平指着一座厂房介绍说:“这是厂区的动力中心,项目试生产前,开发区为我们协调了蒸汽、电力、排污等系统接入,确保了如期试生产。项目建设中,主要是建设局为我们服务。投产后,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也经常过来进行服务指导。”
在淮南经开区,受访企业负责人无不对淮南经开区的营商环境伸出大拇指。因为淮南经开区始终将企业的成长当作头等大事,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为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保驾护航,让企业家干起事业来后顾无忧。
为强化对企业的金融要素支撑,今年上半年,淮南经开区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经开控股集团成功获评主体信用2A评级;同时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强化资金筹措,召开经开区技术改造再贷款银行协调会,多渠道完成融资超过20亿元,为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题。
淮南仲德医药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于园区金融支持而发展壮大的企业之一。“我们每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但是应收账款金额也比较大,最高达3000多万元,流动资金严重不足;2017年,园区振兴担保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融资担保服务,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之后每年都有支持,最高峰达到了2000多万元,而且还享受到了担保费率的优惠。”仲德医药负责人翁延淮感慨地说,“现在我们已经从银行认定的‘小雏鹰’,转变为了‘小巨人’,企业征信评级大幅提升,成功实现了银行直接融资,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融资效率明显提升。”
在企业经营方面,淮南经开区也给予了仲德医药全方位帮扶。据翁延淮介绍,淮南经开区定期举办长三角医药行业交流会议,开发区牵头帮助企业同沪苏浙等地的高校院所、药品器械采购商对接,开拓市场。在园区的大力扶持下,企业已经从60多人发展到90人规模,建设了淮南市单体最大药品仓库,面积达5000平方米。
企业有呼,园区有应。为创优营商环境,淮南经开区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深化改革,让办事环节更少、效率更高,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
去年年末,淮南经开区建设发展局、城管分局,以及淮南中燃、首创水务、国网供电公司、铁塔公司、振东产发公司等单位携手,对即将建设的某商用压缩机生产基地项目工程进行水电气网联合踏勘,顺利实现了首次水电气项目联合报装踏勘工作。今年,淮南经开区又推进“竣工即办证”试点工作,建立为招引企业加急注册取章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此外,淮南经开区还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加强与安徽自贸区以及沪苏浙自贸区对接,复制推广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谋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从体制机制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启动高端装备产业园(EPC项目和室外供电项目)、东部园区排水防涝、东部园区水环境项目等项目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升承载能力,进一步强化要素支撑;加强与安徽理工大学等市内外院校合作并签订协议,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9场,解决就业1300余人,有效满足了企业人才引进和用工需求。
淮水悠悠,东流不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淮南经开区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聚焦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对标对表,强弱项、补短板,引增量、挖存量,全力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