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就反对在乌使用核武器达共识 舒尔茨:这足以成此访理由
德国总理朔尔茨4日结束了备受瞩目的“旋风式访华”。在短短不到24小时的访问中,他受到了北京热情且高规格的接待。此外,伴随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访华之旅,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德经贸合作成为关注焦点。近期,德国企业在华业务也频有新进展。
中德关系对欧洲各国具示范意义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香港中通社报道,朔尔茨在北京的记者会上表示,此行发生在一个“充满全球挑战和危机的非常时期”,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对话和交流的时刻”。此前,他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全球化,反对对华“脱钩”。据中国官媒报道,双方领导人在会谈中重申加强对话,深化务实合作的主张。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认为,朔尔茨此访是用实际行动践行此前表态。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妥善解决分歧,加强直接对话与经济合作。丁纯表示,近期的经贸往来更加印证其访华带来的积极影响。朔尔茨率商团访华期间,恰逢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召开,德国西门子、奔驰、蒂森克虏伯等行业巨头积极参展。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与空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14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总价值约170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表示,欧洲在防务上失去自主,经济上被美国钳制的背景下,朔尔茨提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粮食危机等很多全球性问题上与中国合作,体现出德国自主发挥国际影响力的政治意愿。这也符合德国实现战略自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求。
朔尔茨访华前夕,德国政府力排众议批准中资企业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入股德国汉堡港。舆论分析认为,此次朔尔茨访华面对的是德国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
田德文认为,首先,经济合作的前提是互利共赢。中国对欧洲政策始终保持稳定,双方务实合作有基础、有前景,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其次,“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经贸往来多元化已经成为潮流。各经济大国间不存在单一的经贸关系,自然也不存在“过度依赖”的问题。
丁纯指出,德国所处这种状况在欧洲各国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德关系对欧洲各国具示范意义。中德没有战略利益冲突,是全方位战略伙伴。朔尔茨的访问正值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有助于把中德关系树立为西方国家的示范,也将有望改善欧盟对华政策。
另据路透社报道,朔尔茨返回德国后仍在谈论此次的出访,他表示,与中方就反对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达成了共识,这足以成为此次访问的理由。此外,他还说:“我们将继续与中国进行经济交流……但同样清楚的是,我们将做好准备,随时应对任何困难情况,无论是现在,还是10年甚至30年以后。”
此前,据《人民日报》消息,中德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倡导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防止亚欧大陆出现核危机。
此访为中欧经贸合作释放良好信号
近期,德国企业在华业务也频有新进展。媒体5日获悉,德意志银行集团拟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熊猫债,已向中国央行提出申请,中国央行对此表示欢迎,将于近日正式受理。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泽温正是德国总理此次访华率领的德国工商企业代表团成员之一。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朱彤表示,很高兴看到德中两国高层开展积极对话,深化德中经贸合作关系有助于实现互利共赢,不仅能惠及德中企业和机构的长远发展,也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朱彤表示,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未来德意志银行将基于自身优势,在各大业务领域持续布局中国市场,创造更多附加价值。
德国总理访华与第五届进博会开幕“相遇”。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萧家乐对中新社记者表示,2022年是进博会五周年,是德中建交50周年,也是阿迪达斯入华25周年,而阿迪达斯全球高管也有幸成为舒尔茨访华的随行经贸团成员之一。
“中国一贯是阿迪达斯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这次会见愈发坚定了我们加大在华投入的信心。”萧家乐直言,我们不仅希望牢牢把握住中国机遇,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优质的产品,更希望在促进国民健康、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与中国携手创新,共同向前迈进。
瞄准中国机遇的德国企业不在少数。大众集团最近宣布,计划投资约24亿欧元,与中国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宝马也透露,将再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扩大在中国的电池项目投入。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认为,在当前全球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退、欧洲各国正努力对抗能源危机和高通胀的背景下,德国总理与德国商界高级别代表团的对华访问为中德和中欧未来经贸合作释放了良好信号。
他指出,作为全球第二大和第四大经济体,中德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广大的市场机遇以及大国的责任。展望未来,中德经贸合作可以在多个领域继续走深走实,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当前面临重重困难的绿色经济转型领域。在欧盟各国加速寻找替代能源转型方案之时,由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供应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德国与中国在该领域的合作有望实现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