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面临冲击,东盟国家有什么招?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已经愈加明显,对旅游、物流、民航、制造业等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东盟国家来说尤其如此,企业停摆甚至倒闭、工人失业等情况不断恶化。对此,东盟各国政府也拿出了自己的“救市”政策。
直接发钱、保就业和降息
对经济的刺激,东盟国家与别的国家和地区别无二致,那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企业或个人“发钱”。
财政拨款,直接发钱。在中小企业占经济主要组成部分的马来西亚,其总理慕尤丁4月6日宣布额外增加100亿林吉特的经济振兴配套拨款,推行中小型企业关怀配套政策。在新加坡,政府甚至直接把钱打到了民众的个人账户,每位公民可获得300~900新元,每个低收入劳工可多得3000新元,每个自由职业者多得1000新元,为期9个月。
通过货币政策来“间接发钱”也是普遍的做法。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将中小型企业微型贷款利息调整为0%,马来西亚国家银行还宣布允许个人和中小型企业暂缓偿还银行为期6个月的现有贷款、融资和分期付款。
一般来说,财政措施注重于帮助居民家庭和企业减轻支出负担,以及维持居民家庭和企业的收入,而货币措施则注重于增加流动性,如提供低息贷款、延长债务还款期限。许多国家侧重于财政措施,因其可涵盖范围更广的受影响群体,且能比货币措施更快实施。
此外,政府还通过补贴来保障劳动者就业。在柬埔寨,受疫情影响,已有超过100家工厂申请暂时停产,在工厂暂时停产期间,工人将获得70美元的补助,其中30美元由厂方支付,其余40美元由政府补助。又如新加坡为本地劳动者提供全部工资支出的25%的补贴,为期9个月。
“救市”政策的有效性如何?
由于疫情蔓延仍在继续,若无法在近期内有效遏制,今年全球经济将面临更高的风险,而且可能严重萎缩。因此,尽管许多国家准备动用超过GDP10%的巨额资金来刺激经济,但这些措施的成效仍有待观察。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经济刺激政策的成效取决于政府解决问题和及时实施措施的能力,以及疫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各国经济的脆弱性。此外,各国用于刺激经济的预算规模也受到不同的限制,包括财政状况、与财政金融纪律相关的法律等。因此,许多国家动用巨额资金来减轻疫情影响,最终可能无助于摆脱经济衰退。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也表示,不能对这些政策的效果过分乐观,当前经济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疫情,以及疫情引发的社会恐慌,因此疫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再大力度的刺激都是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作用。
不过,开泰研究中心也指出,与不采取任何扶持措施相比,经济刺激政策至少有助于收窄经济降幅,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紧急情况下实施的各种措施可确保经济机制继续运行。
来源: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泰国《中华日报》、柬埔寨《柬中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