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地震风险和建筑抗震规定

发布日期:2025-04-01 11:39:01来源:投资双行线作者:泰湄璃-曾磊
本文综合专家研究结论对泰国的地震风险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泰国关于建筑物抗震标准的法律规定,供投资者参考。

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里氏7.9级地震,震中距离泰国清莱469千米。这次地震是近10年来影响泰国的强度最大的地震。泰国多地有强烈震感,13个府遭受损失。震中1000千米以外的曼谷有很多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目前已造成超过10人死亡、上百人失踪。

这次灾难再次引发泰国民众和外国投资者对泰国地震风险和建筑抗震能力的担忧和热议。本文综合专家研究结论对泰国的地震风险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泰国关于建筑物抗震标准的法律规定,供投资者参考。

泰国的地震风险

泰国位于欧亚板块上,夹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正以每年70毫米的速度与欧亚板块碰撞:

泰国矿产资源部的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3月,泰国境内共有14组活跃地质断层,分布在22个府,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

根据泰国矿产资源部发布的2005年第2版泰国地震风险地图,泰国全国按照地震风险等级分为4个区域:

其中,绿色是0区,代表无风险地区;黄色是1区,代表低风险地区;橙色是2A区,代表低-中风险地区;粉色是2B区,代表中风险地区。

曼谷虽然位于地震风险较低的地区,但是整座城市位于厚厚的软粘土层上,这种软土层能够将来自远处地震的地震波放大3-5倍!

泰国曾遭受的地震影响

虽然泰国位于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区,但历史记录显示该地区以前曾受到多次地震的影响。

综合美国地质勘探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USGS-NEIC)和泰国气象局(TMD)的统计,1912年至2023年期间,泰国周边和境内一共发生了数百次地震:

根据专业网站Earthquakelist的统计,过去10年,距离泰国300千米以内且强度在里氏4级或以上的地震一共有164次(不包括本次),其中以2022年和2023年最多:

本次地震的成因

历史上,泰国境内的断层并未造成严重地震。本次地震的罪魁祸首是缅甸境内的实皆断层(Sagaing Fault)。缅甸是地震多发国家,实皆断层是缅甸境内最主要的活跃断层之一,全长超过1200千米,几乎从北到南贯穿缅甸,途经曼德勒、内比都、仰光等主要城市。历史记录表明,过去562年间,该断层已发生过约70次7.0级或以上地震。记录中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12年发生在曼德勒附近的8.0级地震。

2023年6月19日,缅甸发生6.0级地震。那次地震发生后 ,泰国矿产资源部就预测,由于实皆断层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移动,未来5至10年将会发生一次7.5级强度的地震。而本次强震,普遍被认为就是由实皆断层活动造成的:

泰国建筑的抗震规定

2007年抗震条例

2007年之前,泰国法律关于建筑防震并没有明确的要求。

2007年颁布的关于建筑抗震的部门条例(简称“《2007抗震条例》”)首次对建筑的抗震提出要求。

《2007抗震条例》将泰国的22个府纳入地震监控区:

1. 观察区,即可能受地震影响的地区:甲米府、春蓬府、攀牙府、普吉府、拉廊府、宋卡府和素叻他尼府;

2. 第一区,指土壤较软、可能受远距离地震影响的地区:曼谷、暖武里府、巴吞他尼府、北榄府和龙仔厝府;

3. 第二区,指靠近地质断层、可能受地震影响的地区:北碧府、清莱府、清迈府、达府、南府、帕夭府、帕府、南邦府、南奔府和夜丰颂府。

该条例要求,可容纳至少500人的建筑高度达到至少15米的建筑等18类建筑物都必须将抗震能力纳入结构设计考虑因素。

2009年,泰国内政部颁布了《抗震建筑设计标准DPT1302-52》,明确了建筑抗震设计的技术要求:

2021年抗震条例

2021年,泰国公布了新的建筑抗震条例(“《2021抗震条例》”)对建筑抗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抗震条例》将地震监控区扩大到43个府,分为三个区:

第一区,即低风险区,是指地震产生震动时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强度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必须进行监控的区域或地区,包括甲米府、春蓬府、董里府、那空帕侬府、洛坤府、汶干府、巴蜀府、彭世洛府、碧武里府、黎府、宋卡府、沙敦府、素叻他尼府和廊开府。

第二区,即中风险区,是指地震产生震动时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强度可能受到中等程度影响的区域或地区,包括曼谷、甘烹碧府、猜纳府、佛统府、那空沙旺府、暖武里府、巴吞他尼府、大城府、攀牙府、普吉府、拉廊府、叻丕府、北榄府、沙没颂堪府、沙没沙空府、素攀武里府和乌泰他尼府。

第三区,即高风险区,是指地震产生震动时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强度可能受到严重影响的区域或地区,包括北碧府、清莱府、清迈府、来兴府、楠府、帕夭府、帕府、夜丰颂府、南邦府、南奔府、素可泰府和程逸府。

外资制造业集中的东部经济走廊(EEC)三府即罗勇、春武里和北柳并不在地震监控区内

《2021抗震条例》将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类型扩大到30种。例如,在第一区和第二区,高度达到15米或者层数达到5层的建筑,都必须有抗震设计;在第三区,高度达到10米的建筑就必须有抗震设计。

同一年,泰国内政部颁布了《抗震建筑设计标准第一次修订版DPT1301/1302-61》:

可见,从2007年起,泰国境内符合抗震监控范围和监控类型的建筑物都必须按照抗震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通过竣工验收,安全系数一般较高。以笔者居住的曼谷小区为例,公寓楼竣工于2017年,高21层,经物业检查,除了个别墙面有轻微开裂外,并没有发生结构性损坏或倒塌的情况。

然而,在2007之前竣工的建筑没有被强制要求采取抗震设计,因此这些建筑通常有比较严重的地震风险。

根据泰国工程学会专家的分析,以下7类建筑比较容易遭受地震破坏:

1. 柱子较小、横梁较大的房屋,特别是高度不超过 4-5 层的建筑;

2. 采用平板无梁结构的建筑物,例如停车场和某些办公楼;

3. 设计独特、造型复杂、装饰性建筑元素众多的高层建筑;

4. 使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建筑物;

5. 初次竣工后进行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或有人行通道连接的建筑物;

6. 不符合现代建筑标准的建筑,例如采用非钢筋砖砌结构建造的建筑;

7. 泰国北部和西部地区各种高度的建筑,以及曼谷地区的结构完整性差的5-6层以上的建筑和低层建筑。

给投资者的建议

中国投资者今后到泰国投资要关注地震风险。具体建议包括:

1. 在项目选址时,要调查目的地是否属于地震监控区以及相应的风险等级;

2. 如果投资目的地属于地震监控区,则要考虑该地区适用的建筑抗震要求,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应遵守相关的抗震标准;

3. 如果计划在地震监控区内购买或租用住宅或厂房,要了解该建筑物的竣工年份以及抗震设计标准执行情况;

4. 对于正在使用的建筑物,如果位于地震监控区内并且属于受监控的建筑类型,则应检查其抗震能力,不达标的应尽快予以改造加固并按照法定标准进行验收;

5. 在为建筑物购买商业保险时,应考虑增加地震附加险。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