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发布风险评估 称XBB.1.5变异株或造成感染率增加
针对近期受到高度关注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新变异株XBB.1.5,世界卫生组织11日发布首份风险评估报告。报告称,目前未发现XBB.1.5带有任何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已知突变。但报告也指出,XBB.1.5可能会造成全球新冠疫情的再次抬头。
世卫发布首份风险评估
综合中新网、央视新闻、上海上观新闻报道,针对近期在欧美受到关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亚谱系XBB.1.5,世卫组织11日发布首份风险评估。
评估指出,从2022年10月22日至今,世卫共收到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的5288份XBB.1.5病毒基因测序,其中有82.2%来自美国。
评估显示,根据XBB.1.5的遗传特征以及对其早期传播增长速度的估计,这种亚谱系可能会造成感染率的增加。
世卫还表示,对XBB.1.5致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仍在进行中,当前还未发现该亚谱系带有已知的可能改变致病严重程度的突变。据悉,2022年10月22日起至2023年1月11日,世卫组织共收到来自38个国家的5288份XBB.1.5病毒基因测序,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82.2%)、英国(8.1%)和丹麦(2.2%)。
是否会造成全球感染浪潮?
目前,美国XBB.1.5感染者的增长最为明显。XBB.1.5在美国的传播速度有多快?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2022年12月初,XBB.1.5病例仅占总感染病例的约2%,但在1月的第一周,该比例已提高至28%。在美国东北部,超过70%的新增病例感染的都是XBB.1.5毒株。《财富》杂志称,XBB.1.5预计很快将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
在一些欧洲国家,XBB.1.5病例也在快速增加,目前报告出现该毒株的国家包括丹麦、法国、奥地利、荷兰、德国、意大利等。不过,该毒株在欧洲的传播速度比美国要慢一些。
XBB.1.5的传染性已引起科学家高度关注。加拿大生物学家瑞安•格雷戈里(Ryan Gregory)还给这一毒株赐名“海妖”(Kraken),受到国外媒体的广泛运用。
不过,科学家也指出,新毒株的快速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将造成全球性的感染浪潮,也不一定会转化为死亡浪潮。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计算生物学家莫里茨·格尔斯通(Moritz Gerstung)认为,虽然XBB.1.5的传播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增长是否会持续,以及是否会显著增加感染率。
格尔斯通认为,此前在多国流行的BQ.1和BQ.1.1看似会在全球掀起感染巨浪,但现在却在欧洲和北美失去了动力。如果XBB.1.5的情况与之类似,它可能会在一些国家悄无声息地取代其他毒株,但不会导致病例的大幅上升。
除了高度传染性,XBB.1.5的免疫逃逸性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是否会带来重复感染的风险?
研究显示,XBB系列变异株确实有能力逃逸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一些人可能会重复感染。
不过,世卫组织表示,这是否会导致新一轮感染潮,取决于该地区的免疫背景,比如既往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时间和疫情规模,以及疫苗覆盖率。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个体在感染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在短期内(3个月)会维持相对较高水平,预计将对包括XBB在内的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有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
谨防高风险环境
世卫组织欧洲紧急事务办事处高级官员凯瑟琳·斯莫尔伍德近日指出,目前XBB.1.5在美国迅速传播,欧洲检测到的XBB.1.5病例数量很少,但在持续增加。斯莫尔伍德称,各国应建议乘客在高风险环境中佩戴口罩,例如长途航班,“应向从所有新冠病毒广泛传播地区抵达的乘客发出这一建议”。
路透社称,XBB.1.5被认为是目前最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根据目前对这种病毒的基因分析,XBB.1.5主要在美国和欧洲传播,已有至少2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这种病毒。
路透社援引美国卫生官员的说法称,截至1月7日前的一周,XBB.1.5约占美国新冠感染病例的27.6%。
斯莫尔伍德表示,尽管XBB.1.5在美国蔓延,这并不意味着世卫组织现阶段建议对来自美国的旅客进行检测,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开展基因组测序,以及监测机场等入境点附近的废水。她还指出,各国需要研究要求出发前检测的证据基础,关键是不要只关注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如果考虑采取行动,“应以非歧视性的方式实施旅行限制措施”。
目前,欧洲部分国家采取了预防性的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10日表示,各国有理由采取预防措施以保护民众免受病毒感染,但他同时呼吁采取行动的国家要确保此类措施以科学为基础、力度适当且不能带有歧视。
中方:望世卫科学理性判断中方防控成效,客观公正发声
1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在记者会上呼吁各国报告更加详细可靠的数据。中方将如何回应世卫组织和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疫情数据可靠性、透明性的担忧?
对此,汪文斌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方一直本着公开透明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分享有关信息和数据,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确定并公布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公布有关诊疗和防控方案,为全球疫苗和药物研发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着密切沟通,仅最近一个月就进行了5次技术交流。就在昨天,中方再次同世卫组织总部、地区和中国办事处举行了技术交流会,双方在前期沟通基础上,进一步就当前新冠疫情医疗救治、疫情形势、毒株检测、疫苗接种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此外,连日来,中国主管部门还同欧盟、澳大利亚举行了系列双边会议,就新冠疫情相关议题开展交流,深化同各方抗疫合作。中方各相关部门和机构还持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序列。这些都得到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汪文斌说,世卫组织曾多次表示,中方提供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有助于各国科学家了解病毒演变情况,树立了国际科学界对中国防控的信心。世卫组织欧洲区主任近日表示,中国一直在向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根据世卫组织掌握的信息,中国的疫情不会对当前欧洲的疫情形势造成大的影响。
我们愿再次强调,中方始终本着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同各方分享有关信息和数据,不仅最大程度保护了中国人民生命安全,也成为向全球提供抗疫物资的大后方,成为国际抗疫合作的中坚力量。随着疫情发展,中方愿继续同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开展技术交流,深化抗疫合作,更好应对疫情挑战,更好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够科学理性判断中方防控成效,客观公正对外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