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之桥:通过与中国的电子商务合作释放非洲潜力

发布日期:2025-04-27 09:14:40来源:“走出去”导航网作者:克里斯托弗·伯克(Christopher Burke)
借助中国在数字商务领域的领先地位,非洲的农业(如咖啡和渔业)领域的小农户及中小微企业得以跨越传统贸易壁垒,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这不仅为非洲带来了全新的市场机遇、显著提升了产品价值,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实现全球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下,非洲正迅速站在数字贸易革命的前沿。试想,卢旺达的咖啡合作社或加纳的家庭渔业,只需轻点智能手机,便能将优质产品送到上海消费者的手中。随着非洲生产者与中国庞大在线市场的深入对接,这一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借助中国在数字商务领域的领先地位,非洲的农业(如咖啡和渔业)领域的小农户及中小微企业(SMEs)得以跨越传统贸易壁垒,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这不仅为非洲带来了全新的市场机遇、显著提升了产品价值,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实现全球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非电商合作,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双赢格局:非洲丰富多样的产品找到了更广阔的市场,而中国则通过这一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贸易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这场数字贸易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更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如今,中国已稳居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军地位,占据近半数的全球在线交易量。凭借超过7亿的线上买家群体和数万亿美元的在线零售额,中国的电子商务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平台占据了中国电商市场约50%的份额,与此同时,京东也凭借约16%的市场份额,共同主导着中国的在线零售市场。这些平台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贸易的运作方式,实现了数百万商家与数亿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中国的电子商务影响力已跨越国界,拓展至全球市场。根据美国国际贸易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销售额达到2730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不断增长的进口需求,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非洲正迎来属于自己的电商机遇期。过去十年,非洲大陆的互联网接入率迅速增长。使用移动宽带的非洲人数从2012年的1.14亿增长到2022年的近4亿,增长超过三倍。价格实惠的智能手机和不断扩展的4G网络使偏远农村实现了上网。这带动了非洲在线购物的快速发展,在线购物人数从2017年的约1.39亿增至2022年的3.87亿,增长超过一倍。尽管电子商务在非洲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但其迅猛的增长势头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非洲青年对数字解决方案表现出极大热情。以肯尼亚的M-Pesa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服务,已拥有超过5000万的活跃用户,为数字金融铺平了道路,使得数字支付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肯尼亚农民,还是科特迪瓦的可可合作社,如今都无需依赖传统银行服务,便能轻松进行在线交易。诸如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等区域性倡议旨在协调监管政策,改善基础设施,为数字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非洲的生产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开启全新的贸易篇章。

新型数字工具的融合正在消除长期以来阻碍非洲小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贸易壁垒。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的国际版块,大幅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让小农户无需承担高额中介费用,便能直接将产品推向世界。这一变革背后,是增强信任与提升效率的科技力量。以乌干达的Carico Café Connoisseur为例,他们利用区块链对咖啡豆进行全程认证。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便能轻松追踪咖啡从农场到店铺的每一步旅程——从农场采收、质量检测到运输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被安全、透明地记录下来。这不仅确保了买家对产品来源和品质的深入了解,也为非洲小企业赢得了全球市场的信任和青睐。。

这种透明度对日益注重品质的中国消费者具有强大吸引力,并能带来更高的售价,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移动支付系统和金融科技工具正在重塑商业格局,它们让塞内加尔的渔民可以即时收到海外买家的付款,或让卢旺达的茶农直接从中国的茶叶爱好者获得订单。

数字物流和追踪系统正在简化实物商品的交付流程,并解决跨境运输所面临的障碍。目前正在测试数字化海关申报和在线“绿色通道”,以加快非洲商品进入中国的速度。技术正在使贸易变得更加包容:减少中间环节,确保生产者获得更公平的收益,并增强消费者对非洲产品真实性与安全性的信心。

恰逢其时,数字桥梁的迅速建立为中非贸易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消费者对非洲农产品的需求正持续增长。曾经在中国菜单上罕见的咖啡,如今正迅速走红。过去三年间,埃塞俄比亚对中国的咖啡出口年均增长约27%。目前,中国每年从埃塞俄比亚进口多达2万吨咖啡,使其成为非洲国家第八大咖啡出口市场。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的精品咖啡如今在中国咖啡馆中,以其独特的果香和巧克力风味而闻名,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这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平台和推广活动的推动。中国驻亚的斯亚贝巴大使馆及其合作伙伴组织了埃塞俄比亚咖啡的电子商务销售和在线营销活动,为非洲咖啡打开了通往中国市场的数字之门;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更是直接助力卢旺达咖啡农,将他们的产品无缝对接给中国消费者。那些积极采用线上销售和品牌推广的埃塞俄比亚咖啡农,发现他们的咖啡豆售价是原来的三倍,因为电子商务减少了昂贵的分销环节。使用阿里巴巴平台的卢旺达咖啡每公斤比通过传统出口渠道多赚约4美元,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数字贸易带来的好处。

中国消费者的味蕾正在迎来一场非洲风味的盛宴。肯尼亚牛油果、南非葡萄酒、加纳可可、乌干达红茶以及纳米比亚鱼类,这些来自非洲的优质产品,凭借引人入胜的品牌故事和在线质量认证,逐渐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非洲的生产者,多采用有机和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正好契合了中国中产阶级日益增长的新口味需求以及对可持续采购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非洲产品凭借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正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电子商务正是连接这种消费需求与非洲供应之间的关键纽带。

非洲与中国在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带来了超越简单买卖行为的互利成果。进入中国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使非洲的出口实现了多元化,并推动产品实现更多附加值。这为农村社区带来资本,同时激励了年轻创业者投身农业产业,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销售给全球消费者。这促进了本地就业和收入增长,有助于实现包括减贫等更广泛的发展目标。数字平台还提升了非洲企业对全球标准的认知,推动其在包装、产品质量和认证方面的提升,从而打开进入其他国际市场的大门。

支持非洲生产者的成功也契合了北京推动共享繁荣与可持续全球增长的愿景。这有助于建立新的商品与特色产品供应链,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同时,这也增强了中国作为全球南南合作倡导者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支持者的国际形象。

中国专家常谈“互利共赢”的成果。赞比亚的蜂蜜生产商和科特迪瓦的可可合作社在中国平台上取得的成功,正是这种成果的体现。非洲人的生计得到改善,中国消费者也能享用种类丰富的产品,而中国更广泛的“一带一路”倡议则因此赢得了来自各方的深厚好感。这些合作大多数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数字溯源技术能够确保从非洲出口到中国的鱼类是可持续捕捞的,咖啡是在绿色环境中种植的。这类做法受到中国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者的欢迎,同时也促进了非洲的环境保护意识。

非洲日益增强的数字互联能力与中国在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先地位相结合,正在重塑传统的贸易路径。随着各国政府、企业和发展伙伴持续投资于数字基础设施、培训和电商平台,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贸易基础正日渐稳固。

培训项目和知识交流已在帮助非洲企业家和生产者获得必要的技能和信心,使他们能够直接参与线上平台交易。同时,物流和跨境配送的改善正在简化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庞大消费市场的流程。推动标准协调、提升数字支付互通性、通过溯源技术增强信任等举措,正在解决长期存在的贸易摩擦,为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创造条件。

这些进展建立在中非合作论坛(FOCAC)框架下更广泛合作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双方在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包容性增长方面不断加深的承诺。随着越来越多的社区实现上网、更多生产者与海外买家建立联系,共享繁荣的空间也在不断扩大。非洲咖啡、可可、牛油果和红茶在中国电商平台上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在实用工具、基础设施和合作支持下,数字赋能贸易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中国和非洲都具备独特优势,有能力引领一种强调公平、可持续与互利共赢的新型数字贸易合作方式。这种合作关系已超越了单纯的出口与进口关系,体现出双方在技术赋能发展、确保数字经济造福广大群体而非少数人的共同愿景基础上的深层次伙伴关系。

克里斯托弗·伯克(Christopher Burke)

作者是WMC Africa的高级顾问,该机构是一家位于乌干达坎帕拉的传播与咨询公司。

本文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网站无关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