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媒:欧洲绿色转型应向中国“取经”

发布日期:2025-04-19 09:24:41来源:欧洲时报作者:华嘉颜、戴胜编译
欧洲现在需要启动一个富有雄心且多边合作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但它尚未做好准备。意大利生态学家赞基尼(Edoardo Zanchini)表示,欧洲必须打好手中的牌,主动与中国工业展开对话。

欧洲现在需要启动一个富有雄心且多边合作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但它尚未做好准备。意大利生态学家赞基尼(Edoardo Zanchini)表示,欧洲必须打好手中的牌,主动与中国工业展开对话。

意大利Editorialedomani网近日刊发了赞基尼撰写的关于气候困境的文章,称全球气温上升速度明显高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疫情过后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上升,加之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让各国政府在减排方面做出的承诺可信度进一步下降。气候问题似乎正在走向崩溃。

作者写道,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欧洲重启一个富有雄心且多边合作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问题在于,“旧大陆”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事实上,欧洲正首次面临公众对《欧洲绿色协议》表现出的日益增长的反对。同时,人们还必须反思一个悖论:欧洲是做出减排承诺最为明确的地区之一,但也是全球市场上竞争力最弱的地区之一。因此,欧洲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么,该从哪里重新开始呢?近年来,工业减排的重心已转移到了东方。2024年,全球三分之二的太阳能光伏装机量都在中国。十年来,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降低了90%,材料和效率的相关应用研究仍在继续。

在中国,目前销售的汽车中有一半以上是电动汽车。中国的比亚迪已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创新精神的电动汽车公司,例如比亚迪已推出了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电动车系统。

中国鲜为人知的成绩还包括在低焓地热领域取得的进展。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土壤的恒定温度进行换热,可以降低家庭供暖成本。而中国在该领域的产业规模也非常巨大,热泵设备数量惊人,同时也在追求与上述提及的新能源技术相同的目标:降低成本和能耗,建立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产业链,大幅减少天然气进口,并“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对进口原油的全部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并非是我们从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中看到的,而是从中国的官方文件中看到的。中国这些政策措施的持续推进,将使得技术变得更具竞争力和普及性,那么其就越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一个可信的零排放发展方案。

而在工业格局如此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欧洲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作者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带来了新的局面,欧洲必须打好自己的底牌,从而与中国展开对话。欧洲应当明确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一方面这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商业系统,另一方面也保护欧洲消费者的利益,将进入全球最大、最富裕的单一市场的规则摆上谈判桌。

同时,欧洲需注重加强产业融合的共同利益,加快减排的进程。事实上,目前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国已成为领导者,并都已取得成功。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欧洲工业的未来已落入中国或印度公司手中。因为这些技术仅是构成更广泛产业体系的一部分,而这些体系本身还需要重新设计与整合,这里以几个主要领域为例:从钢铁工业到电动出行,从建筑物的采暖与制冷系统到电网的灵活管理等等。

正是围绕这一转变,应当就以下方面展开务实的讨论:一是探讨关于投资和产业协议,确保欧洲公司在生产链最重要的环节中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关于发展新工厂和能源项目,以降低能源成本,并确保欧洲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写道:本质上,这是一次围绕气候挑战展开的战略合作。尽管合作双方利益不同,但在共同目标上依然可以达成共识。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