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呼吁德国联手,实现AI突围:别让美国垄断玩独角戏!

发布日期:2025-02-13 14:47:28来源:德易知(欧洲时报德国版微信公众号)作者:晓梦编译
随着美国“星际之门”计划的正式启动,以及中国DeepSeek模型的迅速崛起,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正步入新阶段。

随着美国“星际之门”计划的正式启动,以及中国DeepSeek模型的迅速崛起,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正步入新阶段。德国媒体《柏林日报》近日以《来自上海的声音:德国应与中国携手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撰文,援引中国知名学者姜锋的观点,探讨德国与中国在AI技术领域深化合作的重要性,认为两国应联手打破美国的科技垄断。相关内容现编译如下:

美国科技公司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显然,这些企业并未因近期科技股暴跌的警告而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DeepSeek推出了一款成本仅为竞争对手一小部分、但表现却相当出色的人工智能模型。

美国科技巨头正加速投资人工智能领域。《金融时报》报道,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和Meta在2024年的投资总额达到246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逾60%,并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加至3200亿美元,主要用于建设高端芯片计算中心。报道指出,这些企业认为如此高昂的投资是维持在大规模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研究领域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垄断正日益加剧,并与政治权力相结合,可能带来全球政治寡头化的风险。他指出:“对数据和信息的获取、控制以及传播权的垄断,正在扭曲全球政治生态。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正被少数国家和企业掌控。”

目前,英伟达已占据全球90%的GPU市场和80%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进一步加剧了技术集中化趋势。姜锋认为,这种局面不仅加剧财富和权力的不均,也对全球政治公平和经济繁荣构成威胁。他强调:“技术垄断导致的权力集中,将破坏全球经济体系的健康平衡。”

少数几家科技巨头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并利用这一优势谋求政治利益。马斯克近期频繁参与欧盟政治活动更是直观展现了这一趋势。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垄断风险,姜锋认为,欧盟在科技监管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他指出,欧盟在算法透明度、数据隐私保护以及个人权利保障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成熟法规,德国尤其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中国近年来同样加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并与欧盟在数据安全、算法治理等方面有相似的政策取向。因此,姜锋建议,中国与德国应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合作,尤其是在非敏感技术领域,如气候变化、医疗健康和开源技术等方面展开联合研究。

然而,近年来中德科技合作有所削弱,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姜锋指出,由于“去风险化”政策,德国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与中国同行合作时变得愈发谨慎。“德国高校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地缘政治影响,”姜锋表示,“不仅仅是在技术科学领域,在人文社科等学科领域,中德学术交流也受到波及。”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姜锋仍认为,中德应保持开放对话,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可能性。他强调:“两国在经济、政治乃至技术领域联系紧密,完全脱钩的代价过于高昂。”

他呼吁,中国和德国应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寻求共赢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避免科技垄断带来的经济和政治不平衡。只有通过多边合作,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真正造福全球,而不是成为少数企业和国家的专属武器。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