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经什么样,联合国机构如是展望

发布日期:2025-01-03 09:26:31来源:国际商报作者:陈 曦
由于持续的区域冲突多点爆发和地缘经济分裂加剧趋势,叠加宏观经济疲弱、货币紧缩后续效应、金融市场波动、债务困境、潜在通胀压力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显著升级,2025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正在上升。

2024年的世界经济,基本实现了所谓“软着陆”,高通胀得以抑制且并未陷入衰退。然而,由于持续的区域冲突多点爆发和地缘经济分裂加剧趋势,叠加宏观经济疲弱、货币紧缩后续效应、金融市场波动、债务困境、潜在通胀压力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显著升级,2025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正在上升。

从全球层面来看,一是中期增长前景黯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2025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7%,并将呈现持续低迷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2025年全球GDP增长率为3.2%,且在短期和中期都将徘徊在3%左右,两大机构的预测均表明过去几年冲击造成的创伤效应和持续的增长阻力在中期内仍将普遍存在。二是货币政策紧缩后果凸显,尽管自2024年中期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趋向正常化,但此前加息的传导作用导致经济增长减速快于预期及失业率上升,并对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持续产生不利影响,减少家庭支出和缩减投资都将对增长造成负反馈循环。三是金融市场稳定面临挑战,如果潜在通胀比预期更加持久,将干扰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再次出现并引发大规模价格调整,从而推升金融稳定风险。四是主权债务压力加剧,尽管主权利差自2022年中期达到峰值以来有所回落,但2024年在94个采用非固定汇率制度的发展中经济体里有79个对美元汇率出现名义贬值,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国际储备缓冲水平较低和财政空间有限的低收入经济体,仍然容易受到风险重新定价的影响,由于进一步扩大主权利差而陷入债务困境,而强行实施财政整顿则会加剧在脆弱复苏过程中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五是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再次飙升并推高通胀,地区冲突持续升级可能会进一步扰乱贸易,导致粮食、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创纪录的高温也增加了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压力。六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泛滥,许多国家正在退出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并采取单边行动,从而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扰乱全球供应链、限制创新和技术转让的积极溢出效应,并进一步影响中期增长前景。

从地区和经济体层面来看,贸发会议预计2025年差距依然较大。在美洲,美国受负面财政刺激影响,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加拿大由于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立场,经济增速将提高至2.1%;墨西哥由于近岸外包可能结束,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1.5%;巴西由于内需放缓,经济增速将降至2.2%。再看欧洲,欧盟随着货币政策逐步放松及融资成本下降和内需增强,经济增速将达到1.6%,其中法国为1.3%、德国为1.2%、意大利为1%;英国由于利率降低和新公共投资计划,经济增速将达到1.4%;俄罗斯由于信贷环境收紧以及不断增长的贸易和金融压力,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5%。在亚洲,东亚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3.7%;南亚的强劲增长将略有放缓,经济增速达到5.5%;东南亚经济增速将达到4.4%;西亚经济增速将加速至3.9%。在非洲,总体经济增速将缓慢提升到3.2%,但受货币贬值、债务高企、援助流量下降、巨额预算赤字、严重粮食不安全压力,仍达不到向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迈出重大步伐所需的水平。而大洋洲,澳大利亚由于货币宽松预期,经济增速将反弹至2.1%;新西兰也由于逐步摆脱货币紧缩政策和负面财政冲动,经济增速将回升至2.0%。

总体而言,在全球范围内,中期增长前景平庸和债务上升轨迹增加了各国经济陷入低增长和高债务循环的风险,尤其是全球南方成为上述风险日益加大的主要地区。因此,2025年关键政策的重点应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增加收入以重新平衡国家预算,包括在国际税收治理中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特别是增加对于高净值人群和大型跨国公司的税收;二是调整紧缩货币政策立场,货币当局应转变单一锚定通胀目标,综合考虑货币决策对债务压力、偿债成本、企业投融资和家庭开支的影响;三是提供可负担、可靠和长期的融资选择,以为实现可持发展目标调动充分的公共投资,包括发行新特别提款权、重新分配现有特别提款权及通过多边和区域发展银行增加优惠融资、发行可持续发展债券和复原力债券等创新金融工具、提高货币互换便利以促进本币而非外币借贷;四是善用产业政策工具,通过改善治理结构和监管框架提高产业政策有效性和成功率;五是利用政策组合化解通胀压力,包括价格稳定工具以及遏制反竞争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关键行业集中度过高;六是改善收入不平等,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模拟大流行后各国功能性收入分配演变,表明无论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份额和实际工资出现停滞或下降,处于收入分配底端的人群更是首当其冲,减少不平等和实现更具包容性增长的系统性政策措施亟需成为发展和增长战略的优先事项。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