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将”完毕 特朗普“2.0”如何施政?

发布日期:2024-11-26 09:19:21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距离赢得大选仅过去了两周半的时间,特朗普就已经宣布了20个政府关键职位的任命,其中包括全部15名内阁部长。

在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名前特朗普政府政策顾问布鲁克·罗林斯担任农业部长后,特朗普“2.0”时代内阁部长人选已全部确定。距离赢得大选仅过去了两周半的时间,特朗普就已经宣布了20个政府关键职位的任命,其中包括全部15名内阁部长。

“忠诚度”与“知名度”兼顾

综合《纽约时报》、美国《政客》杂志网站报道,特朗普选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忠诚度”。报道称,特朗普这次挑选人选的速度及方式与2016年形成鲜明对比。当年,他更为依靠经验丰富的团队,且稳步选出建制派居多的人员。这一次,在拥有更多从政经验之后,特朗普更多选择反建制的“忠诚支持者”担任要职,“有时一天确定好几位,令人目不暇接”。

南达科他州州长克里斯蒂·诺姆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曾被外界视为副总统的可能人选。她被提名为国土安全部部长,主管特朗普极为重视的非法移民事务。

被最新提名为司法部长的前佛罗里达州总检察长帕姆·邦迪是特朗普的长期支持者,曾在他遭到国会弹劾期间担任其法律团队成员。

特朗普宣布的最后一名内阁官员人选——将担任农业部长的罗林斯在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期间担任美国创新办公室主任和国内政策委员会代理主任,共同创立领导了智库“美国优先政策研究所”,该研究所的成员被媒体称作特朗普的候任白宫团队。

特朗普选人的另一重要标准是“知名度”。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特朗普正在打造一个为电视而生的内阁”为题报道称,不少提名人拥有一个共同点,这一点与“忠诚度”一样,甚至比传统的择人标准更重要,那就是“在电视上的知名度”。

CNN举例称,特朗普选择福克斯新闻网的两名明星主播担任内阁部长。在宣布提名肖恩·达菲为交通部长时,特朗普仅举出一个他与交通有关的例子:在担任威斯康星州联邦众议员时,达菲曾帮助当地修建一条公路争取到资金。然而,特朗普没忘记提醒大家,达菲的妻子也是一位主播,而且是“福克斯新闻网的明星”。

贯彻“美国优先”理念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说,“特朗普在第二任期的优先议程将聚焦美国国内事务,尤其是提振国内经济。提升美国经济竞争力、保护制造业、增加福利和就业是首要任务。”

具体政策路径包括对内减税、对外加征高关税、放松监管、减少联邦债务等。

此次被提名为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的贝森特和卢特尼克,总体上均认可并支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内政方面,从一系列内阁部长的安排可以发现,其他重要事项还包括严打非法移民、增加能源开采、改革联邦政府等等。

外交领域,韦宗友表示,特朗普第二任期将贯彻“美国优先”的新孤立主义理念,减少对外资源投入,避免卷入外部冲突。

比如国务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候选人都主张尽快结束俄乌冲突。国务卿人选卢比奥还曾投票反对一项军事援助乌克兰的计划。

对华政策方面,外交、国安团队被认为群“鹰”荟萃,比如卢比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沃尔兹和常驻联合国代表人选斯蒂芬尼克对华立场都很强硬,卢比奥更被视为鹰派中的鹰派。

“这反映出‘特朗普2.0’的整体对华态度、立场以及当前美国国内对华认知和政策方面的强硬趋势。”韦宗友说,但特朗普不希望发生战争,这样会分散对国内事务的精力。

根据接近新执政团队的人士透露,特朗普对华政策的“最终游戏”将是共存,而不是冲突。因此也有观点认为,特朗普的内阁可能只是名义上的对华鹰派,未来对华政策重点可能会转向克制,努力避免战争。

在政策推进和人事方面动荡减少

特朗普完成提名后,不等于这些内阁部长就能走马上任,接下来还需要在国会参议院“过审”。

近日,因深陷丑闻、自忖参院通过提名无望,司法部长候选人盖茨选择退出,被认为是特朗普组阁进程首度遇挫。但争议人选并非只有盖茨一人,国防部长、卫生部长、教育部长等多名候选人也被挖出黑料。即便获得提名,后续能过参院一关吗?

在韦宗友看来,由于共和党已控制参议院,且席位优势明显,除非本人主动放弃提名,就像盖茨那样,在正常情况下,特朗普提出的内阁名单获参院批准的可能性很大。

众所周知,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政府稳定性差,内阁成员流动频繁。由于意见不合等问题,特朗普曾更换白宫办公厅主任、国土安全部部长、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司法部长。

以目前的团队配置来看,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操作系统”会否相对稳定?韦宗友认为,由于重视忠诚度和理念契合度,总体来说,在政策推进、人事变动方面,第二任期应该会比第一任期更顺利、更少动荡。

但是,一些资历较浅、经验不足的外围者被选入阁也会埋下隐患。

“他们可能会因不熟悉政治运作,或者执行政策过程中动了他人奶酪而引发反弹,导致一系列权力斗争和冲突。”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