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面临滑向全面战争的关键节点
10月1日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攻击后,以色列将如何进行报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目前来看,有两个关键因素将影响中东局势的未来走向,即以色列对伊朗的报复烈度和伊朗地区盟友的态度。当前,中东冲突各方缺少稳定且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沟通渠道,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很可能逐渐让整个地区陷入战火。
以色列对伊朗的报复难以避免。首先,伊朗对以色列的攻击,打破了以色列防空系统“不可突破”的神话。尽管以色列否认伊朗导弹造成其民众伤亡,但伊朗的袭击突破了以色列“铁穹”“大卫投石索”和“箭式”防空装备共同打造的近中远三层防空系统,给以色列内瓦蒂姆空军基地造成较大损失。其次,伊朗的导弹攻击引发了以色列社会舆论的强烈震动。今年4月伊朗对以色列的远程导弹攻击,绝大多数落入以色列南部内盖夫沙漠和其他人烟稀少的地区。但10月1日伊朗发起的导弹攻击,发生在以色列犹太历新年前夜,夜晚天空中密集的导弹轨迹和巨大的爆炸声,让以色列民众陷入恐慌。最后,以色列舆论和各政治阵营都要求对伊朗展开反击,以展示其强硬姿态。伊朗发起导弹攻击后,以色列国内各大媒体都要求对其进行报复,以色列右翼、中间翼各政党领导人也都要求对伊朗发起军事打击。
以色列对伊朗的报复烈度,将是未来中东紧张局势是否升级的关键。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其他高层的表态看,以色列对伊朗的打击目标,主要将针对伊朗的核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以往,以色列针对其他国家重要目标的打击行动,往往是通过战斗机编队的远程长途奔袭完成的。以色列1981年6月对伊拉克核设施的攻击、2007年对叙利亚核设施的攻击和不久前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远程打击,都是由以色列战斗机编队远程奔袭至目标国境内或者邻近区域,发射空地导弹的方式完成的。
伊朗认为,以色列情报机构通过阿塞拜疆和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自治区,从伊朗北部和西部潜入伊朗境内,同伊朗境内的政治异见组织合流,长期在伊朗境内策划实施破坏活动。在过去十多年里,以色列多次通过黑客入侵等方式,导致伊朗电力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瘫痪,给伊朗造成较大破坏。
如果以色列的报复行动规模较小且烈度较低,那么本轮伊朗和以色列的紧张关系,很可能会逐渐降温;但如果以色列的报复行动使伊朗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伊朗的核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若遭到巨大破坏,那么整个中东地区形势很可能会滑向失控的深渊。
以色列对伊朗展开报复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得到美国的认同。2023年10月,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一直力劝以色列不要扩大地区军事行动,不要升级中东冲突的烈度和范围。一方面,美国不希望因为中东冲突背负新的战略负担,不愿意重新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中东;另一方面,中东冲突升级,可能给美国国内大选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民主党的总统大选布局。因此美国一直在不同场合劝解以色列不要升级地区紧张局势,尤其是不要对伊朗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但是,美国对以色列政策的矛盾之处在于,美国始终对以色列百般纵容。美国外交和政治上的口头告诫,无法在实际上干预以色列的行动。由于美国和以色列的特殊关系,以色列即使“捅破天”,美国也必须帮助以色列“堵窟窿”。无论是巴以冲突还是最近升级的以色列黎巴嫩冲突,都没有阻止美国持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装备和援助。在伊朗针对以色列的袭击中,美国也不得不帮助以色列共同拦截伊朗导弹。如果以色列执意发动针对伊朗的大规模报复,美国恐怕也只能无奈被“拉下水”。
以色列针对伊朗的大规模报复,必然刺激伊朗国内舆论和政治情绪。伊朗新总统、温和派代表人佩泽希齐扬8月执政后,该国对外战略呈现出隐忍和克制的特征。面对哈马斯前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境内遭到暗杀,伊朗新政府选择了隐忍和克制。但是,随着以色列咄咄逼人地在黎巴嫩展开军事行动,尤其是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遇袭身亡,伊朗国内强硬派跃跃欲试,通过议会和媒体,向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当前,伊朗温和派和强硬派之间呈现出了平衡的政治态势。如果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直接攻击,很可能进一步打破伊朗温和派和强硬派之间微妙的政治平衡,伊朗对以色列更大规模的报复也很可能会随之出现。
秉持克制态度的伊朗,也同样可能被自己的地区盟友卷入冲突。9月中旬,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后,包括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人民动员组织”等在内的伊朗地区盟友,对以色列的攻击频次和烈度增加。未来,伊朗是否能够有效劝阻地区盟友,同样保持理性克制的态度,将成为影响地区局势走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中东地区冲突各方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斡旋机制。伊朗和以色列之间、伊朗地区盟友和以色列之间,直接沟通的困难都很大。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人民动员组织”等,尽管分别在本国国内拥有较大的实际影响力,但都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政府机构,导致国际斡旋只能通过第三方“传话”,大大影响了调解效率。从当前形势看,中东地区已经进入了战争是否会全面升级的关键节点。在未来缓解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的过程中,构建新的更加有效的斡旋机制,凝聚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共识,将非常关键。
作者系西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