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再推迟 对全球经济影响几何?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并自6月起放缓资产负债表缩减速度。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新华社报道,这是美联储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第六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通货膨胀率虽在过去一年有所缓解,但仍处于高位。近几个月,美联储在实现2%通胀目标方面“缺乏进一步进展”。在对通胀率持续向2%的长期目标迈进抱有更大信心之前,美联储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是不合适的”。
声明说,在过去一年里,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这两大目标的风险“已经趋于更好的平衡”。这一措辞较此前声明中的“正趋于更好的平衡”有所调整。
根据声明,美联储将继续减少其持有的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将放缓减持速度。自6月起,负责公开市场操作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把每月美国国债减持上限从600亿美元降至250亿美元。同时,该委员会将维持每月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减持上限在350亿美元不变,并将超过这一上限的任何本金用于美国国债的再投资。
声明重申,在评估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时,美联储将继续监测即将发布的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如果出现可能阻碍目标实现的风险,美联储将准备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立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眼下美国劳动力市场需求依然强劲,通胀超预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推迟降息可能是合适的”。
他还表示,放慢缩表步伐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将缩小资产负债表收缩规模或是为经济增长减少限制,而是确保资产负债表以更为渐进的方式逐步接近其最终规模,同时降低货币市场承受压力的可能性,避免金融市场动荡。
市场对美联储态度的解读偏鸽派
北京《新京报》报道,议息会议后,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期7月美联储大概率不降息,9月降息概率为42.6%,较前值的38.1%有所回升,11月首次降息概率42.9%,仍为最大概率情景。
对于美联储态度,市场人士总体解读为中性偏鸽。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陈嘉荔指出,美联储对通胀的表述有所变化,背景是前期主要通胀指标均出现典型的黏性特征。对于美联储而言,一季度通胀从回落变徘徊,导致加降息政策区间转换需要更长的观测窗口。目前尚未有证据显示通胀下行周期已经破坏或“二次通胀”已经形成,这是美联储和鲍威尔并未转鹰的原因。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整体来看,本次议息会议鲍威尔立场偏鸽,包括较为明确的排除加息可能性和提出重点聚焦劳动力市场,但通胀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得其未来的实际政策路径未必能匹配其鸽派立场,年内降息的概率仍然较低。
财通证券宏观经济陈兴团队指出,综合来看,高通胀和强就业或使得美联储短期内继续维持高利率。目前美国经济虽然仍具韧性,但在高限制性利率环境下,居民信用卡贷款利率仍在历史新高,短期内企业投资热情或受到抑制,消费和投资增速或趋于放缓,叠加近期中小银行风险有所暴露,年内降息仍是大概率事件。鉴于未来经济或将继续趋缓,预计降息或有可能在三季度。
钟正生团队认为,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波动仍可能引发资产价格的波动。美债方面,预计二季度10年美债利率波动中枢处于4.6%的较高水平。如果市场降息预期继续下降至0,10年美债利率上限可能拓宽至接近5%。
美股方面,二季度波动和调整风险仍偏高。当10年美债利率超过4.3%时,标普500指数的风险溢价水平高于0.5个百分点,美股调整压力客观上升。美元方面,预计美元指数仍将偏强。美国经济较强与通胀黏性,赋予美联储不急于降息的底气,支撑美元指数维持较高水平。
美元霸权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专家表示,作为国际交易和储备的主要货币,美元具有全球公共产品的性质,美元的扩张和收缩理应根据全球经济金融状况进行调整。但实际情况却是,在全球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美国,眼中却往往只有“美国优先”,没有全球公共利益。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我们知道美元由美联储控制,它主要是根据美国自身的经济经营状况,对美元的流动性进行调节,而不会充分考虑境外其他经济体的现实,那么这种悖论实际上已经酿成了多起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
而利用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国在全球贸易中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王青表示,美国长期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逆差,也就是说它的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长期大幅低于进口。这种宏观经济失衡现象,如果是其他经济体的话,是肯定不能持续的。但是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以通过出口美元来直接填补这种巨额的贸易逆差,这实际上就是在向全球征收铸币税。
通俗地来说,就是美国可以通过多印美元来购买全球商品。一方面吃着铸币税的红利;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一旦出现通胀问题,美联储就开始加息,吸引全球美元回流。目前,这样的虹吸效应还在持续。
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芦哲表示,美元可能还会偏强这样的情况出现,其实就是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一种抽血,今年平均所有的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贬值了1.5%左右。韩国和巴西的货币对美元基本上贬值了大概6%左右的幅度,贬值幅度更大的像泰国,应该贬值了7.5%左右。美元的吸血效应和对全球贬值的这种冲击作用确实是非常之强的。美国加息后,各种其他国家的货币就会被大量换成美元,回流美国。钱少了,当地资产的价格也难免跟着下跌。等到下一轮美联储降息,各国资产基本已经跌得差不多了,美国的资金刚好又可以流到各地“抄底”。
巴西央行行长罗伯特•坎波斯•内托表示,美元实际上是美国利率持续走高的结果。这对流动性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现在更难获得资金,因为资金成本增加了。美元强势总是一个问题。
去美元化成多国破局关键
如果一种货币过惯了好日子,那么当市场一旦出现波动的时候,它必定会不遗余力维持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如何才能破局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表示,“去美元化是长期中可行,也是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为什么?因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如果过于依赖美元这样一种融资货币,美联储的政策溢出影响就会过大,而美联储在决策的时候又不考虑其他国家的经济情况。因此在长期中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是要降低对美元依赖。”
芦哲表示,“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其他的国家也在谋寻一些双边结算的方式,这背后的结果就是贸易也不可能只靠一种货币来维系。在未来美元是非常有可能丧失它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这种锚的作用的。”
王青表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务之急是新兴市场国家要加强合作,要逐步建立一套能够遏制或者说规避美国滥用美元霸权的国际结算和支付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