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商会大学报告称大米竞争力有待提高
综合泰国媒体近日报道,泰国商会大学报告称,近几十年来,无论是在产量增加潜力,还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和开发新的水稻品种以参与市场竞争并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方面,泰国大米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因为往届政府往往只看重用短期利益,通过市场干预或价格干预等多种方式,如质押还是农民收入保障,只希望政府执政期间大米能涨价,以受到农民的欢迎,忽视了有助于为泰国大米和泰国农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利益。
价格干预尤其是质押可能造成巨大损害,除了无助于解决泰国大米和泰国农民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薄弱的长期问题外,还破坏了泰国大米的竞争力。
近日,泰国商会大学发布的报告,泰国大米数十年来面临三方面的“恶性循环”,导致泰国农民“种得越多,欠的钱就越多”。
第一个方面,泰国农民的水稻种植生产成本高于竞争对手,大多数农民通过赊购方式购买农业生产用具,造成负债,或者向金融机构如农业合作社申请种植水稻贷款,70%的负债农民每户负债10万-30万铢。
此外,每莱产量仅有450公斤,但越南的莱产量1000公斤。同时,泰国缺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水稻品种。由于水资源不足,全球变暖加剧、研发不足等因素,泰国每年在大米研究方面仅投入2亿铢,而越南每年会投入近30亿铢,至于印度、中国、日本每年投入超10亿美元。
第二个方面,当大米在市场出售时,由于湿度高米质较差的问题而以低价出售,失去了泰国大米香甜软糯的独特性,因为他们只注重多次循环种植,以便多次销售。不注重提高稻米质量和土壤维护,只能低价出售。
第三个方面,农民从出售大米的收益大部分都拿去还贷了,剩下一小部分则用于家庭开支,造成收入不足,所以,米农一直要借钱维持生活,债务越积越多,没有还清的一天。
部分农民会卖掉自己的田地以减少债务,只能租用田地,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没有哪届政府能真正地解决减免人们的高债务问题,导致泰国农民在亚洲和东盟里是最贫穷的。
过去10年或2012—2022年期间,与印度、越南和缅甸等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发现2022年泰国农民的收入为每莱3900铢,低于2012年的4678铢,净收入从每莱1160铢降至838铢;至于印度,收入从每莱9298铢增至1万1116铢,净收入从每莱4886铢降至4122铢;越南收入从每莱8252铢增至8321铢,净收入从每莱4181铢降至3223铢;缅甸收入从每莱4532铢增至5953铢,净收入从1378铢增至1379铢。
泰国的生产成本从2012年的每莱3839铢增加至5898铢,印度从4412铢增加至6994铢,缅甸从3154铢增加至4574铢,越南则从4070铢增加至5098铢。
从国际市场竞争力来看,由于印度、缅甸、越南大米占据市场份额,泰国大米出口量在600万-900万吨左右。而印度、缅甸、越南的出口持续增长,印度出口900万-1700万吨,缅甸80万-100万吨,越南500万-700万吨。
要消除“恶性循环”,泰国商会大学建议新政府改革泰国大米制度,逐步解决问题,并且学习竞争对手看他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此外,建议政府奖励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的农民,并降低生产成本,激励他们改进并提高生产效率,还必须关注水源,因为现在由于全球变暖,水源将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目前,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大受欢迎。大米出口商正在重新谈判 8 月份装运的约 50 万吨大米的销售合同价格,因为印度的禁令导致全球供应紧张。出口商正急于从农民获得大米,而农民们在世界市场大涨后提高了价格,这使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交易面临风险。
由于国内产量的不确定性,全球大米出口国印度上月底禁止大米出口,这加剧了亚洲和非洲主食进口国对粮食供应的担忧。新加坡贸易商说:自印度禁止出口以来,价格已经上涨,供应商很难履行以较低价格签订的合同。
泰国和越南分别是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国,预计8月份的大米出货量将超过100万吨。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约占全球供应量的 40%。
自印度 7 月 20 日实施禁令以来,全球主要大米品种的价格每吨上涨了约 80 美元。作为亚洲基准的泰国5%碎米的价格已攀升至每吨625美元,而两周前的价格为545美元,越南同类品种的价格从515美元至525美元的区间上涨至590美元。
胡志明市的大米贸易商说:目前的价格远远高于合同价格。出口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稻谷价格大幅上涨。一些贸易商现在正急于加快从农民手中收购大米。
包括菲律宾在内的进口商可能会寻求与出口国政府直接交易,以确保关键的粮食供应。菲律宾正在购入大米,增加库存数量,包括进口,政府鼓励私人贸易商增加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