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崛起的第三世界”引发欧洲思考

发布日期:2023-04-21 13:53:15来源:欧洲时报作者:蒋晓萌编译
随着东亚各国的崛起,更多的国家不再希望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而是选择和中国一样,不结盟、不站队。

马克龙在访问中国时强调法国不愿意做美国的附庸,他的言论似平地惊雷,点燃了欧洲对世界新秩序讨论的引线,是置身事外,还是选边?随着东亚各国的崛起,更多的国家不再希望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而是选择和中国一样,不结盟、不站队。“跟跑者”已经变成过去,当本国的“领跑者”开始成为新的潮流,一个新兴的“第三世界”正在逐步崛起。德媒《焦点》周刊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2023的地缘政治局势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当两股势力发生对抗时,第三种新势力将会随之崛起。”

西方国家总是死咬着中国作为崛起的世界强国不放,但它们又没有谁能跟上中国的步子。在这种对抗的阴影中,反倒形成了一个新的、字面含义上的“第三世界”。

正如《经济学人》主编贝多斯(Zanny Minton Beddoes)所说:“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分布在100多个国家中,他们不想盲目地在中国和西方之间进行地缘政治选择。”

虽然德国总理朔尔茨不想承认,西方正面临着地缘政治孤立的局面,但他在对印度和巴西进行的国事访问中却亲身体验了这种“孤立”。表面上,他受到了两国热情的接待,而政治上确饱受冷遇,不论是怂恿巴西支援乌克兰武器还是在印度推广的“对华政策”都遭到了强烈的拒绝。

拒绝参与“选边站”并不是源于这些国家的懦弱,而是他们的策略。这些“不结盟”运动中的重要参与者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国保持同等的距离。

印度想做笑傲江湖的“第三国”:上周五(14日)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万亿美元,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超过10万亿美元。印度方面虽不愿与中国交恶,但也希望从中获益。印度一方面希望加强自身与世界的经济融合,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另一方面也很愿意加强与俄罗斯在能源上的合作。

巴西是和平的国家,愿做调解人:巴西是世界第七大国,人口体量也很大。德国是巴西的重要经济伙伴,在该国设有4家大众汽车工厂,销售额很高。尽管经济联系密切,但是巴西总统卢拉却拒绝在俄乌冲突中站队,也不接受朔尔茨提出的向乌克兰运送弹药的建议。卢拉认为,“挑衅俄罗斯是不值得的。”

沙特阿拉伯在俄乌冲突中成为贸易获利大国:沙特阿拉伯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300亿美元,石油出口占总出口份额的70%。受益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该王国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增加了一倍。用俄罗斯便宜的进口石油发电,自己生产的原油则运向世界市场。2022年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创下了1610亿美元的净利润。另外,在联合国谴责俄罗斯“侵略战争”的投票中,沙特阿拉伯投了弃权票。

南非既是欧洲贸易伙伴,又与中国关系密切:南非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190亿美元,欧盟是目前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随着中国投资的增加,2005年以来,中国在南非的投资已超130亿美元,并且一直为南非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大量贷款。南非方面也表示,中方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不但更加迅速,对本国内务的干预也很少。此外,今年2月南非与中俄在本国海岸举行了一次军演。

很显然,一个新的国家群体正在出现,他们通过政治节制换取经济回报,这些“不结盟”国家没有将贸易关系政治化,而是“通过贸易进行变革”,这也使它们成为全球市场经济的希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