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教授:如何预防假新闻“感染”?

发布日期:2023-02-18 06:18:27来源:欧洲时报英国版作者:汤林石编译
像病毒一样,错误信息感染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信念,并以惊人的速度复制。剑桥大学教授提出了一个通过“心理接种”来预防感染“错误信息病毒”的方法。

从假新闻到阴谋论,从疫情到政治,错误信息可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决定性问题。像病毒一样,错误信息感染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信念,并以惊人的速度复制。剑桥大学教授提出了一个通过“心理接种”来预防感染“错误信息病毒”的方法。

你能辨别出哪条是假新闻吗?以下是受到广泛报道的三个故事的标题:《普京对乔治·索罗斯发出国际逮捕令》《一个出生在加州的婴儿被取名为“心心眼”表情符号》《犯罪分子因放屁声太大而暴露藏身之地》。在这些新闻中,只有一条是真的,你能否判断出是哪一条?答案是第三条。

英国《卫报》书评指出,这是剑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桑德·范德林登喜欢在实验中使用的测试题类型。他发现,在辨别假新闻的测试中,只有大约4%的实验参与者能够正确识别出所有伪造的故事。

范德林登的新书《防愚指南》引人入胜、甚至有些触目惊心。你可能认为,作为一家严肃的全国性报纸的读者,你不会这么容易被愚弄,但范德林登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在这方面,所有人都很容易受影响。我们都有一种倾向,即接受与我们先前的理念一致的信息,而拒绝那些不一致的信息,从而导致了认知上的偏见。

我们中的一些人也更容易相信疯狂的阴谋论:比如相信新冠疫苗中被植入了秘密微芯片,或者认为选举被操纵。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频繁地被日常阅读到和听到的东西所欺骗。范德林登警告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于人们无法过滤掉错误信息,导致许多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并破坏了世界各地的民主。

范德林登引用了民调机构YouGov在202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展示了21个国家的“错觉”程度。例如,在西班牙和希腊,42%的人认为整个世界都受一个神秘组织管理,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31%,在英国有18%的人相信这一观点。在英国,有8%的人同意特朗普的观点——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在美国则有高达五分之一的人同意这一观点。

不过,我们尚有一线希望。范德林登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一种方法,或许可以让人们对假新闻和其他虚假信息更有抵抗力。基于多年的科学研究,范德林登在《防愚指南》中提到的关键见解是:错误信息就像一种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感染和传播,特别是当人们把自己局限在“回音室”中时,欺骗和谎言被分享和放大,且不被质疑。幸运的是,范德林登表示,这种“假信息病毒”可以通过“心理接种”来抵制。

范德林登定义了“六维操纵”——用来欺骗人们相信难以置信的信息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利用转移话题和否认来诋毁事实信息;通过打“情感牌”来让人产生基于感性而非理性思考的反应;“两极化”策略被用来加深人们(比如自由派和保守派)在诸如堕胎等问题上的分歧;种下阴谋论的种子,使人们对事件的主流解释产生怀疑;用“水军”和“喷子”账号来助推和挑衅人们对有争议问题的看法,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引诱知名人士谈论他们对英国脱欧的看法。

第六种策略是冒充专家个人和组织,为彻头彻尾的假话提供虚假的可信度。范德林登在书中强调了美国俄勒冈州请愿书的例子,该请愿书在过去25年里时不时被提起,声称有超过31000名“科学家“签字拒绝承认气候变化这个科学共识(事实上其中大量签名是伪造的)。

范德林登发现,当人们事先被警告,有政治游说团体试图通过种种方式操纵舆论、引导公众反对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时,人们对这份请愿书的有效性更加怀疑。这是一个“预先揭穿”的例子——让人们提前对欺骗他们的具体企图提高警惕,通常比在错误信息出现后揭穿它更有效。

范德林登和他的同事已经证明,通过警告人们他们可能会被操纵,可以预防虚假信息入侵。而让人们有机会自己去尝试制造和传播错误信息,发现这个过程有多容易,效果可能更好。他们甚至创建了一个名为“坏消息”的在线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成千上万的网友可以尝试自己编写具有欺骗性的社交媒体帖子和标题。随后的测试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对虚假信息变得更加具备“免疫力”。

范德林登还指出,我们正越来越多地与病毒式传播的“半真半假”的信息和媒体操纵打交道。虽然人们经常关注那些非真即假的消息,但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其实只占更普遍的误导性消息的一小部分。仅仅把对假新闻的定义集中在那些发布离谱的、完全捏造消息的媒体上,就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主流媒体,其大量内容也可以是误导性的。

《防愚指南》最后一章向读者提供建议,告诉他们如何给朋友和家人打预防针,使他们不那么容易受到虚假宣传的影响,比如通过质疑和讨论在聊天软件群组中看到的假新闻。因此,这本书也可以帮助读者在创造针对假新闻的“群体免疫力”方面发挥作用,以抵御日益严重的虚假信息和无稽之谈的危害。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