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30年来最重要控枪法案”实则充满缺陷

发布日期:2023-01-02 17:38:22来源:央视新闻作者:
今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被白宫和民主党称为“30年来最重要的”控枪法案。然而,很多美国民众却认为,这份法案的通过形式大于内容,连美国媒体都称之为“避重就轻的鸵鸟式控枪法”。

今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被白宫和民主党称为“30年来最重要的”控枪法案。然而,很多美国民众却认为,这份法案的通过形式大于内容,连美国媒体都称之为“避重就轻的鸵鸟式控枪法”。

有美国专家表示,包括大容量弹匣、“幽灵枪”泛滥等关键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在美国两党在控枪问题上长期存在分歧的情况下,控枪将是一个美国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

禁止被视为危险和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人获得枪支;资助新的心理健康项目;并要求加强对18至21岁枪支购买者的背景调查等,是拜登在6月份签署的控枪法案的主要内容。但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丹尼尔·费尔德曼认为,如何执法,执法力度有多大以及如何控制“幽灵枪”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法案中都没有提及。

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丹尼尔·费尔德曼:虽然2022年6月的立法要求枪支的制造商在关键部件上标明序列号。但你知道,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伪造是很容易做到的。另一个问题当然是执法。美国酒精烟草枪支和爆炸物管理局的资金仍然严重不足,无法监测这个国家任何种类枪支的大量扩散,更不用说这些幽灵枪了。所以,这项立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当然不能。

12月20日,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政府宣布对美国多家枪支制造商和零售商发起诉讼,因这些公司“过度供应武器”和“不负责任的营销策略”助长了该市的枪支暴力。但200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保护合法武器贸易法》为枪支公司提供了对枪支犯罪诉讼的豁免权,阻止了枪支暴力受害者对枪支制造商提起诉讼。

就此,丹尼尔·费尔德曼指出,美国的法律为枪支公司提供了对枪支犯罪诉讼的豁免权,让枪支利益集团可以随心所欲的追求利润,而不用为所发生的悲剧背负任何责任。

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丹尼尔·费尔德曼:很多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废除某些法律。这些法律使枪支犯罪的受害者无法起诉那些,不负责任地散布枪支的制造商。

费尔德曼分析,布法罗市政府起诉美国多家枪支制造商和零售商可能会遭到法院的驳回。控枪问题一直是两党极具争议的话题,即便国会貌似在控枪问题上达成了形式上的妥协,通过了所谓的控枪法案,但从美国最高法院今年判定纽约州限制携枪法违宪等案例来看,控枪能否真正地得到支持和实现,依然是一个问号,控枪或将是美国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

受害者家属:美国一直走在错误方向上

为了提高美国社会对枪支暴力事件的重视,要求美国政府对控枪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很多美国的民间组织和团体一直在行动着。

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建筑博物馆里,就有这样一个纪念枪支暴力受害者的展览,展览的主办方想通过这种方式警醒世人,同时敦促立法者对控枪采取切实行动。

央视记者 许弢: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建筑博物馆里有这样的一个已经展出了一年多时间的展览,就是这四座房子。每座房子由700块玻璃砖建成,在每块玻璃砖里面都放着一个丧生于枪支暴力事件的人的物品。而700这个数字,大约是美国平均每周丧生在枪口之下的人数。这个展览的主办方希望通用这种方式,来警醒世人枪支泛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呼吁尽快解决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

枪支暴力纪念项目展设计人员杰哈·威廉姆斯:在我们进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面临这样的思考,我们如何表现(枪支暴力)这种流行病的严重性,我们如何在展现这种巨大规模的同时,也能够捕捉和体现对个体造成的伤害以及纪念这些逝去的生命。在他们的故事中纪念每个人,因此,我们建议枪支暴力受害者亲属提供纪念品参与展览。

在展览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这四座房子的玻璃砖不断被枪支暴力受害者家属送来的纪念品填满,前来参观的人还可以通过扫描现场二维码来收听每一个遇难者的故事。很多将自己亲人的物品送到这里的遇难者家属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希望通过亲人的悲惨遭遇,让美国社会真正意识到枪支暴力有多么的可怕。

16岁的布莱尔·霍尔特在2007年的一场公共汽车枪击事件中,为了保护同学失去了生命。而他的母亲正在和很多有相同遭遇的父母一起,希望立法者对控枪采取行动,她表示,在控枪这件事上,美国一直走在错误的方向上。

枪支暴力受害者母亲 安妮特·南斯·霍尔特:我们需要法律和行动,在我的社区,人们获得枪支,比获得良好的教育、热饭、好的生活场所更容易,这是很可怕的,然而这就是美国,我们一直走在错误的方向上。

央视记者 许弢:在一个枪支保有量已超过4亿支的国家里。枪支暴力的阴影似乎无时无刻不笼罩在民众的头顶。尽管一些美国民众、专家和媒体不断呼吁对枪支进行管制,但在两党对立严重、利益集团的干扰下,美国的枪支暴力循环似乎永远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2023年即将到来,只希望这样的房子不要越盖越多,玻璃砖中的故事再也不要发生。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