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勒庞在与马克龙二次“对决”中再次失利的原因何在?
4月24日,法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虽然国民联盟总统候选人勒庞在首轮投票前的势头强劲,但在两轮投票之间出现停滞不前,并在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再次未能将极右翼带入爱丽舍宫。
面对的是始终有效果的共和阵线
法兰西广播电台(Franceinfo)报道,在首轮投票当晚,反对极右翼的共和阵线重新启动。佩克雷斯(4.78%)、雅多(4.63%)、胡塞尔(2.28%)和伊达尔戈(1.75%)明确呼吁在第二轮投票给马克龙。梅朗雄(21.95%)和普图(0.77%)也遥相呼应:“一张票也不要投给极右翼和勒庞”。只有泽穆尔(7.07%)和杜邦-艾尼昂(2.06%)呼吁在两周后为了“反马克龙”投票给勒庞。随后,勒庞阵营也开始向“不屈服的法兰西”“示好”,希望共建 “反马克龙阵线”。
很多名人都呼吁抵制她
两周以来,运动员、艺术家、外国政要、护理人员等利用他们的声音重新激活共和阵线来抵制极右翼。4月16日,数万人在法国举行示威活动,号召通过投票给马克龙来抗击勒庞,尽管规模比2002年4月21日的示威要小得多。另据网络新闻媒体Mediapart透露,在司法层面上,欧洲反欺诈办公室(Olaf)指控勒庞在2004年至2017年间挪用了近13.7万欧元的公共资金。巴黎检察官办公室确认已于今年3月11日收到Olaf的报告。
很少冒险,而且竞选纲领根本内容模糊
在两轮投票之间,勒庞多次前往小城镇造势,其中大部分都是非常支持她的。其目的是要尽量避免在镜头前被反对者诘问,以便在展开她的去妖魔化策略过程中减少意外出现。然而,这种零风险策略并不总是奏效。4月15日、16日,就有民众在提出有关死刑甚至欧洲公投等实质性议题以及在公共场所佩戴宗教标志问题时出现了“小插曲”。
两轮投票之间的竞选和电视辩论表现不佳
首轮投票当晚,一场完全不同的竞选对决便展开了。马克龙在镜头前主宰了竞选议题。他强烈要求对手系统地回应他对养老金和环境问题的质疑,并在马赛的一次造势集会上指责勒庞是一个“气候变化怀疑论者”。
在电视辩论中,双方实力的较量得到了放大。勒庞再次处于被动局面。随后的一项民调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马克龙最有说服力,而勒庞的这一比例为24%,另外,1/3的人则认为双方各占一半。勒庞没能抓住这个机会最终扭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