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将核能列入“过渡”能源 能源转型下欧洲核电能否迎来“新生”?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技含量高的核能一度风光无限,但在三里岛、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灾难发生后,一些国家“闻核色变”,核能基本“失宠”了。
但随着过去一年“能源危机”席卷全球,能源转型议题愈发受到重视,完全无碳的核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地时间2月2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分类条例补充授权法案,将满足特定条件的核电和天然气活动归为可持续投资的“过渡”能源,并对相应核电和天然气项目设置了技术筛选标准和排放标准。新法案将提交欧洲议会审议,一旦通过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
能源转型大势所趋之际,未来欧盟核能发展前景几何?“失宠”的核能能否迎来“新生”?
核能纳入“过渡”能源
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本次补充法案将部分核能和天然气活动纳入“过渡性活动”,尽管这类活动尚不能被技术和经济上可行的低碳替代品取代,但确实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并有可能在气候和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会导致资金从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分流。
具体来看,欧盟的分类条例为可持续经济活动设立标准,供各成员国在投资、税收、管理等方面参考。条例将可持续经济活动分为三类,分别是“环境可持续”、“有利”和“过渡”。
欧盟委员会强调,欧盟分类法的目标是防止漂绿,并帮助投资者识别符合欧盟环境与气候目标的经济活动。“转向可再生能源对实现气候中和至关重要,但也需要稳定的能源来加速向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过渡。”
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拥有核电产能的13个欧盟成员国总共生产了683 512 GWh核电,占欧盟总发电量约25%。其中最大的核电生产国是法国,2020年生产了353 833 GWh核电,占欧盟总产能的52%。
在核能监管上,欧盟委员会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提出严格要求,低放废物处置设施必须已经投入运行,成员国应制定详细计划,到2050年建成高放废物处置设施,并禁止将放射性废物出口至第三国处置。
欧盟委员会还强调了各国的自主作用,在能源安全、能源价格稳定以及对碳中和的承诺方面,成员国仍完全负责且有能力决定本国的能源结构、实现适当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盟还未将特定核电和天然气归为可持续投资的“过渡”能源之前,便遭遇了其他国家的反对声音。1月27日,小泉纯一郎、细川护熙、菅直人、鸠山由纪夫和村山富市这5名日本前首相联名致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反对欧盟委员会拟将核能列为绿色能源的提案草案。
5名日本前首相强调,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明确认识到核电既不安全,也不清洁,更不经济,而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世界,只有同时推进去核电和去碳化。
争议巨大
不可不提的是,即使是在欧盟内部,各国对于核能的态度也有着天壤之别。
法国是欧盟内部力主将核能纳入“绿色”能源的最大推手,因为核能本身便是法国的主要能源。在上一次欧盟峰会上,法国就曾领衔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10国,呼吁欧盟委员会认可核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欧盟负责内部市场的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1月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到2050年,欧盟需要在新一代的核能设施上投资5000亿欧元。“为了实现碳中和,我们真的必须加快欧洲无碳电力的生产,特别是考虑到电力需求将在30年内翻倍。”
但以德国和奥地利为首的反对者并不愿意轻易让步。德国绿党联席主席、联邦经济与气候部部长Robert Habeck此前表示,欧盟的计划目的是为核能“洗绿”,是给可持续性的标签掺水。按照原定的计划,德国政府已经在当地时间2021年12月31日关闭了该国剩余6座核电站中的3座,分别位于石荷州、下萨克森州和巴伐利亚州。最后三座核电站也将于2022年关闭。
Agora能源转型论坛(Agora Energiewende)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原主任涂建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任何主权国家的核电政策都会受到该国政治形势的影响,所以是一个需要具体国家具体对待的能源话题。在全球净零排放的浪潮下,部分国家的核电行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政治支持,但另一些国家仍可能会坚定地去核。例如,为了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法国政府正在坚定地支持本国核电发展;但德国国情却完全不同,2011年福岛核危机爆发后,当时在任的默克尔政府很快就在巨大的民意压力下决定去核,而新一届德国政府上台后去核的政治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德国因此会在2022年底前关闭本土的最后三座核电站。
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会士、英国核能学会会士、英国Wood工程咨询公司战略与发展董事智升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核电仍将在能源体系中持续发挥作用。在考虑能源转型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能源安全,需要满足民众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不能让民众用不上电。核能在性价比上并不具备竞争力,但与风能和太阳能比起来,核能的稳定性非常好,不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未来能否迎“新生”?
尽管欧盟将特定核电和天然气归为可持续投资的“过渡”能源,但高成本、高危险性的核能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据Lazards数据,核能的平准化能源成本在每兆瓦时131美元到204美元之间,几乎高于所有其他能源形式。核能反潮流而行,多年来正变得越来越贵而不是越来越便宜。
德国总理朔尔茨1月表示,尽管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但德国将推动逐步淘汰核能,鉴于储存废料的成本很高,核电没有经济意义。朔尔茨告诉议会,他的政府将加快获得扩大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场许可的进程,预计2030年将从目前的约600太瓦上升到约800太瓦,推动可再生能源价格下降、满足电力需求。
鉴于传统核能成本巨大,“模块化”核裂变工厂可能是未来核能的希望所在,更简单的设计、标准化的组件和被动安全特性都有助于降低成本。规模变小意味着更容易找到场地,并与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一起整合到电网中。模块化反应堆的成本和建造时间预计可以比传统反应堆减少一半以上。不过尽管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建造成本更低,但反对者担心这也可能会引发更多灾难。
智升科对记者表示,模块化反应堆就仿佛盖房子施工一样,有很多结构是已经模块好的,到了现场组装,很显然会节约施工成本,不过在监管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
智升科进一步分析称,核能行业的一大问题在于成本太高,如果行业未来陷入到缺钱的情况,就会限制技术升级和技术迭代,同时也会缺少高级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如果一个行业最终缺人、缺技术、缺钱,那么一定会“死亡”。整个欧洲核工业急迫需要有一种技术来保证安全、降低成本,同时施工难度还小。尽管核聚变技术很好,但距离商用还非常遥远。
对于核能而言,更安全的核聚变领域的创新至关重要,通过让原子结合来产生能量,核聚变中的核废料问题没有核裂变那么大。2021年12月,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获得了18亿美元资金,承诺在2030年代建造反应堆。但总体而言,核聚变要具备商业可行性还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展望未来,涂建军对记者表示,核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策议题,不仅仅跟能源行业的碳排放有关,还受到单位发电成本、核扩散、民意支持度、政治立场、政治互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未来发展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单位发电成本过高,核能在不少国家已经失去了经济性,但即便在这样的市场,在海岛、偏远地区等特定场景下核电尤其是小型堆技术依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