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重塑制造业
《约旦时报》4月5日评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升级,全球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先进经济体的企业更加重视低成本的机器人,而非期待便宜且充足的劳动力复工。
从2008年到2011年,由Hites Ahir,Nicholas Bloom和Davide Furceri建立的世界不确定性指数(WUI)上升了200%。SARS期间,WUI上升了70%。2016年英国投票决定脱欧后,WUI飙升了250%。
不确定性上升时,全球价值链将受损。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造成300%的不确定性,使全球供应链活动减少35.4%。企业不再认为值得为节约离岸成本而承担风险。机器人成本更低。
汽车行业是机器人应用最普及的行业,可占一国机器人总量的50-60%。2017年德国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机器人数量为322台。韩国为710台,新加坡658台,美国200台。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一些国家(例如德国)拥有足够的机器人,足以将生产中的人工成本降到最低。其他国家则在危机后提高了机器人的应用率。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预期利率可能下降30%,相应使机器人应用率提高75.7%。但由于不确定性增加会阻碍投资,机器人不会无限应用。
这种趋势将集中在最受全球价值链影响的行业。如德国的汽车和运输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业,这些行业12%原材料来自低工资国家。从全行业看,德国原材料的6.5%依赖进口。
全球复工最活跃的行业是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电器和电子产品。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化工业是最大的复工行业。
这对许多发展中国家依赖低成本制造业和中间原材料出口的增长模式构成了重大威胁。在中东欧,一些国家投资机器人来应对挑战。拥有大型外资汽车行业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每万名工人对应机器人数量超过美国或法国。对于富裕国家而言,它们仍然是有吸引力的离岸目的地。
疫情后亚洲的低成本制造中心可能会遇到困难。中国通过确立其在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地位来确保经济增长,虽然计划向高附加值行业转型并增加国内消费,但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美国引领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疫情,发达经济体似乎已为制造业复兴做好了准备。虽然这能减少大企业的风险,但不会使很多工人受益,更遑论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此,各国要针对此新经济秩序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