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两岸投资发展分析
一、两岸投资发展的规模
2012年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下,两岸经贸关系继续向前推进,并取得了众多成果。就两岸投资来说,同样在今年有着许多的突破,但受全球经济景气疲弱不振的影响,两岸投资更显谨慎。具体来说,2012年1-10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768个,同比下降16.5%,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3.3亿美元,同比上升31.8%。单就10月份来看,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81个,环比上升23.1%,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7亿美元,环比上升30.8%。截至2012年10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7540个,实际利用台资565.3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整个大陆吸收的境外投资中占4.5%。而就陆资入台来看,2012年出现了陆资对台投资的高潮。据台“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11月20日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核准陆资来台投资件数为116件,较去年同期增加39.76%;投(增)资金额计1亿5673万5千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09.42%。陆资入台金额大幅增长,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1月核准2家在台大陆银行办事处升格为分行,金额合计达9148万美元。自2009年6月30日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以来,台湾方面累计核准陆资来台投资件数为320件,核准投(增)资金额计3亿3230万1千美元。从这个总累计投资规模来看,陆资入台规模偏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从今年10月份开始,两岸各项经济指标趋好,尤其是台湾经济在连续下挫后开始出现企稳,那么年底两岸投资规模将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总的来说,从以上两岸双向投资的统计数据来看,两岸投资总规模相较往年都有突破,尤其在陆资入台方面更是成绩显著。
二、两岸投资发展的特点
(一)两岸投资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从大陆今年公布的前3季度两岸经贸交流情况来看,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587个,同比下降17.8%,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1.6亿美元,同比上升31.8%。从台企大陆投资的统计数据来看,总体投资项目数虽在下降,但是实际利用台企总金额却在上升。这说明台企投资更多的是以后期增资方式来扩大其在大陆的生产规模,更加注重的是项目投资本身的效率和质量。而在陆资入台方面,不管在投资项目数还是在投资的总额上,都同比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主要是台当局为改变当前陆资入台的惨淡景象(开放陆资3年多来,仅3亿多美元),同时为增加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动力,而继续松绑陆资管控政策所取得的成果。从陆资入台投资的领域来看,目前陆资既可以投资传统的制造业及服务业,又可以参股的形式投资于高回报率的面板业、LED、DRAM等高科技领域。
(二)两岸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随着两岸投资环境的变化,两岸企业投资结构也得到了持续优化。从地域投资布局来看,台企已开始由生产成本较高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大陆中部、西南、西北等地区。另外在台当局实施的“加强推动台商回台投资方案”吸引下,部分台商也开始回流。而从行业结构来看,两岸投资领域由传统零部件制造业、电子电器业、轻纺织业及批发零售业等不断向纵向扩展外,一批有代表性的服务业与新兴产业也开始成为今年两岸合作的主领域,如以金融、保险、证券、医疗、物流等为代表性的生活性或生产性服务业,而以LED照明、无线城市、冷链物流、TFT-LCD和电动汽车等一批主要新兴绿能产业项目也相继得到启动。在这些新兴产业中,如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创意文化等,两岸的互补性非常强,合作的潜力非常巨大,其已成为两岸企业合作与投资发展的重点。因此可以说,两岸投资不管在地区结构还是行业结构都在不断趋向优化。
(三)双向投资局面出现。自台“经济部”于2009年6月底正式开放陆资企业赴台投资,打破历年来只有台商赴大陆单向投资的局面。截止目前,尽管台当局分三波开放了部分陆资企业赴台投资项目,但台当局长期视陆资为“洪水猛兽”,只对陆资采取缓步开放的做法。台当局目前仍维持“正面表列”的方式控管陆资,从而使得陆资入台步步维艰。而今年两岸两会第八次会谈签订的《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以下简称投保协议),其基本上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两岸双向投资的实现。投保协议规定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接受并保护相互投资,逐步减少或消除对相互投资的限制,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努力促进相互投资。同时投保协议在增强投资保护的基础上,还强调两岸应进行双向投资,并明确了促进投资的原则。
三、两岸投资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两岸投资有完善的制度保障。2012年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下,两岸经贸关系继续向前推进,如两岸开展的第四届海峡论坛、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两会第八次会谈等相关经贸活动都取得了众多的发展共识和签订了许多实实在在惠及两岸同胞的经贸协议。两岸今年达成的共识和签订的众多协议,其中很多已成为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的制度性保障。尤其是今年两岸两会第八次会谈签署的《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和《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这两项协议都是落实ECFA后续商谈的重要内容,其签署对加速两岸实现两岸双向投资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条件,同时也促使ECFA朝其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另外两岸货币管理机构在今年8月底签署的《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是落实《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的一项具体举措,两岸货币管理机构将据此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此举标志着两岸货币合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其必将为促进两岸投资贸易便利化、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深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两岸产业升级的“倒逼”效应。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两岸经济要走出阴霾实现再发展,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来获取发展先机。在两岸产业升级过程中,两岸粗放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被转变,尤其是那种“两头在外”的产业运营方式将会逐渐转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而在当前环境下,对大陆台企产业转型来说,其不但面临着发展资金的短缺,同时还面临着工资上涨、劳动力短缺、人民币升值等压力。虽是压力重重,但是对于拥有巨大潜力的大陆市场,台企只有更加注重产业投资重点,并利用大陆产业升级这一机遇,进行产业再布局或再调整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同样对于入台的陆资来说,其投资主要看重的是台湾产业领域中的技术和经验,如今年三安光电入股台湾璨圆光电及复星集团入股台湾维格饼家,其分别看重的是台湾企业所拥有的生产技术与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两岸企业投资都面临着发展压力,而就是这种压力“倒逼”两岸企业在产业投资过程中更加注重项目本身的质量而不是规模。同时两岸企业能利用两岸产业转型带来的机遇,整合两岸资源,从而发挥各自的互补优势。
(三)两岸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为两岸营造了优良的投资环境。在今年10月22日举行的2012年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座谈会,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强调,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主要着眼点。同时在今年11月召开的十八大中,“九二共识”首次被写进党代会正式报告中,这显示大陆对坚持“九二共识”重要性的高度重视。目前两岸关系能有推进和突破关键的也就在于两岸双方均坚持“九二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协商两岸相关事务。当然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必须在这一前提条件下,继续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从今年两岸投资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其也主要是继续深化和推进两岸已商签的各项政策,比如切实落实好《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加快完成ECFA后续商谈,还有争取年内完成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谈判以及通过两会协商,稳步推进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都是两岸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的体现。因为只有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基础才能保两岸投资的顺利推进。
四、结语
总体来看,2012年两岸双向投资才刚起步,但相对往年,两岸在总投资规模与质量上都已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意味着两岸投资已迈入“双向互动”的新阶段。随着两岸关系的深化,两岸投资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得到显现,尤其是在陆资入台方面,其投资的经济效应将更加显著。从两岸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来看,未来两岸投资重点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同时并沿着这些产业的纵深领域扩展。(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