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空运输业概况
香港是亚洲的地区枢纽之一,从香港起飞,5个小时内可到达亚洲大部分城市。现时在香港国际机场营运的航空公司超过80家,每周提供约5,800班航机,前往全球逾150个航点,包括40个内地城市。
2009年,香港国际机场处理了330万公吨货物和4,500万名旅客,是亚洲第三大最繁忙的国际客运机场。自1996年起,香港一直是最繁忙的国际货运空港。
香港国际机场在国际机场协会举办的2009年机场服务质素大奖中脱颖而出,在年客运量逾4,000万人次的机场类别中,当选全球最佳机场。
截至2009年底为止,香港已和61个国家及地区签订航空服务协议。
业界数据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航空货运量 (公吨) | 3,580,000 | 3,742,000 | 3,627,000 | 3,347,000 | 2,334,000 |
按年增减 | +5.2 | +4.5 | -3.1 | -7.7 | +33.3 |
航空客运量(万人次) | 4,330 | 4,630 | 4,710 | 4,500 | 2,860 |
按年增减 | +8.7 | +7.0 | +1.8 | -4.5 | +11.0 |
数据源:香港国际机场
* 1至7月
空运业 | 2010年3月 |
机构数目 | 125 |
雇员人数 | 20,467 |
数据源:香港政府统计处《就业及空缺按季统计报告》
业务收益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
以香港为根据地的航空公司/直升机公司及空运辅助服务 | 916 | 1,002 | 1,110 |
海外航空公司驻港办事处 | 10 | 11 | 12 |
旅行社及票务代理 | 623 | 715 | 721 |
总计 | 1,549 | 1,727 | 1,843 |
数据源:香港政府统计处《2008年运输及有关服务按年统计调查报告》
服务范围
航空运输业可分为货运及客运两部分。由于香港的空运货物超过50%是由客机而非货机运送,因此这两个行业有部分重迭。不论货运及客运,均有航空公司经营定期及不定期航班。空运货物可分为速递货物和重型货物两大类。
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位于赤鱲角,于1998年7月启用,可以24小时运作。初时只有一条跑道及相关设施,第二条跑道及相关设施于1999年5月启用。鉴于客货运的远期增长,香港国际机场正研究是否需要兴建第三条跑道。机场全面发展后,最终设计处理能力可达每年8,700万名旅客和900万公吨货物。
机场的两个空运货站均属私营,其中较大者为超级一号货站,是全球最先进及最大的空运设施,总楼面面积达33万平方米,每年可处理超过350万公吨货物。另一个空运货站是亚洲空运中心的二号空运货站,在2007年3月启用。香港国际机场设有货运代理中心,设施包括仓库、装卸平台、货车停车场及办公室等。
2008年3月,国泰航空获批合约兴建和营运香港第三个空运货站,面积10公顷。由于全球货运量在2009年锐减,建造工程暂停。按照时间表,货站将于2013年6月前启用,届时香港国际机场的货物处理能力,将由目前的480万公吨提升至740万公吨。
为提高运作效率,除传统的行李条形码标签外,香港国际机场由2008年1月起开始印发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李卷标,这些卷标可包含更多数据,而且读取速度更快,读取率达97%,较条形码(80%)更胜一筹。
占空运货值的比重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总出口 | 32.4% | 31.1% | 31.6% |
本产出口 | 32.4% | 33.5% | 33.5% |
转口 | 32.4% | 31.0% | 31.5% |
进口 | 38.3% | 39.1% | 39.4% |
数据源:香港政府统计处《香港对外商品贸易》
* 1至5月
多年来,空运对香港的贸易越趋重要。截至2010年5月为止,香港31.6%总出口及39.4%进口是以航空运送;1980年两者的比重分别为26%及19%。这与香港作为自由港及清关效率卓越关系甚大。香港的清关手续简便,加上机场24小时运作,付运中国内地的产品通过香港循陆路运往内地十分方便。
截至2010年5月为止,香港空运出口总值达3,625亿港元,较2009年同期上升26.4%。香港空运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电讯设备、服装及配饰、珠宝(制成品及半制成品)、钟表及眼镜。
同期,香港空运进口总值达5,120亿港元,较2009年同期上升34.0%。香港空运进口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电讯设备、珠宝(制成品及半制成品)、钟表、玩具及运动用品。
按主要国家/地区划分的空运贸易(亿港元)
总出口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1-5月 | 2010年 比重(%) | 2010年 增减(%) | |
全球 | 9,153 | 7,670 | 3,625 | 100 | +26.4 |
中国内地 | 2,062 | 1,949 | 874 | 24.1 | +17.8 |
美国 | 1,472 | 1,189 | 560 | 15.4 | +29.7 |
印度 | 458 | 458 | 256 | 7.1 | +41.4 |
日本 | 529 | 455 | 227 | 6.3 | +38.4 |
台湾 | 343 | 300 | 164 | 4.5 | +49.5 |
韩国 | 361 | 303 | 146 | 4.0 | +32.6 |
新加坡 | 378 | 260 | 113 | 3.1 | +12.4 |
英国 | 282 | 197 | 82 | 2.3 | +16.1 |
泰国 | 193 | 145 | 71 | 2.0 | +32.7 |
马来西亚 | 181 | 99 | 55 | 1.5 | +46.1 |
数据源:香港政府统计处《香港对外商品贸易》
总进口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1-5月 | 2010年 比重(%) | 2010年 增减(%) | |
全球 | 11,597 | 10,539 | 5,120 | 100.0 | +34.0 |
台湾 | 1,255 | 1,211 | 626 | 12.2 | +54.0 |
中国内地 | 1,431 | 1,367 | 615 | 12.0 | +24.1 |
新加坡 | 1,324 | 1,168 | 606 | 11.8 | +44.0 |
日本 | 1,629 | 1,276 | 607 | 11.9 | +42.7 |
美国 | 1,003 | 986 | 472 | 9.2 | +19.2 |
韩国 | 554 | 555 | 271 | 5.3 | +51.3 |
印度 | 532 | 477 | 263 | 5.1 | +47.9 |
马来西亚 | 501 | 512 | 234 | 4.6 | +19.7 |
泰国 | 386 | 350 | 190 | 3.7 | +65.7 |
英国 | 260 | 264 | 101 | 2.0 | -2.2 |
数据源:香港政府统计处《香港对外商品贸易》
空运贸易方面,2010年首5个月,中国内地、美国及印度为最大市场,在香港空运出口总额中分别占24.1%、15.4%及7.1%。空运进口方面,2010年首4个月,台湾、中国内地及日本是最大来源地,在香港空运进口总额中分别占12.2%、12%及11.9%。
服务提供商
现时有超过80家国际航空公司每周提供逾5,000班定期客运及全货运航班,往来香港与全球逾150个航点。此外,每周平均约有84班不定期的客运和货运航机来往香港。
服务输出
根据现有最新资料,2008年香港航空运输业的服务输出达763亿港元1,增长11.5%,占所有服务输出的10.6%。
(亿港元)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
输出-航空运输服务 | 476 | 562 | 615 | 684 | 763 |
占服务输出的比重 | 11.1% | 11.3% | 10.9% | 10.3% | 10.6% |
数据源:香港政府统计处《2008年香港服务贸易统计报告》
航空运输服务主要输出市场 (亿港元)
2006年 | 比重(%) | 2007年 | 比重(%) | 2008年 | 比重(%) | |
亚洲 | 324 | 52.7 | 357 | 52.3 | 388 | 50.8 |
北美洲 | 102 | 16.7 | 116 | 16.9 | 133 | 17.4 |
西欧 | 126 | 20.5 | 139 | 20.3 | 153 | 20.0 |
数据源:香港政府统计处《2008年香港服务贸易统计报告》
除货物空运外,香港可输出的另一种空运相关服务是机场管理服务,尤其是空运货站的营运。服务输出的方式可以是投资外地的空运货站,也可以是提供顾问服务。随着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内地)的机场日益趋向私营化或按商业原则营运,香港在这个市场将大有可为。
一个成功例子是香港机场管理局与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合资成立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珠海机场。根据合作协议(于2006年生效,为期20年),机管局持有合资公司55%权益,珠海市政府持有其余权益。2010年,珠海机场处理的旅客料达160万人次,货物50,000公吨,分别较2007年增长50%及350%。
业界发展及市场前景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示,2010年全球航空运输业料可获利25亿美元,和早前在2010年3月预测亏损28亿美元相比,大有改善。预期2010年客运需求和货运需求分别上升5.6%及12.0%。增长势头强劲,是由于全球逐渐从金融海啸复苏,客货运量大幅反弹之故。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到2010及2020年底,内地将分别有192个及244个机场。预期内地客运量由现在至2020年每年增长11.4%,货运量则每年增加15%。截至2009年底,中国内地有166个机场,处理约4.85亿名旅客,较上一年增长20%。
海峡两岸直航中断近60年后,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恢复「三通」(通航、通邮、通商)。2010年5月,内地和台湾同意增加两岸之间的最高包机班次至每星期370班(毋须绕经香港空域)。最高货运班次也由每星期28次增至48次。目前,中国内地开放了33个机场,台湾开放了8个。
香港国际机场在国际机场协会举办的2009年机场服务质素大奖中脱颖而出,在年客运量逾4,000万人次的机场类别中,当选全球最佳机场。2010年7月,香港国际机场连续第4年获空运研究学会(Air Transport Research Society)推举为亚太区最有效率的机场。
2010年1月,香港国际机场的海天客运码头(SkyPier)正式启用,是个全新的跨境渡轮码头,便利旅客经香港往返珠江三角洲和世界各地。
2008年10月,香港国际机场与深圳国际机场携手合作,推出「港深机场中转服务」计划。透过这项计划,旅客可在香港国际机场或深圳国际机场预办中转航班的登机手续和领取登机证。这项安排进一步加强了两个机场之间的合作,让香港国际机场的完善国际航空网络,以及深圳机场的广阔内地航线得以互补优势。
2009年10月,香港机场管理局与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合资成立上海沪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管理虹桥机场的东西两个航站楼、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东交通中心,以及两个航站楼的商业零售业务。该合作协议由2010年起计为期20年,根据协议,香港机管局持有该合资公司49%股权,其余由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中国内地与香港有关当局于2010年7月协商决定,增加上海虹桥机场作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定期通航点。
香港理工大学与业界合作,研发出利用无线射频辨识(RFID)技术的空运货物处理系统,令空运货物处理过程更为便利。
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位于深圳的亚太转运中心在2010年5月正式开幕,每小时能处理18,000件货物,面积较位于菲律宾的旧设施大1.4倍。
美国联邦快递(Fedex)设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亚太区转运中心于2009年2月启用,是该公司在美国以外最大的物流中心,运作初期每小时可以处理多达24,000个包裹。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中国在入世承诺中,允许外资服务提供商设立拥有少数股权的飞机维修服务企业。
自2002年8月《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施行后,中国允许外商以合营方式投资建设跑道、客运站、货运站,以及地面服务、飞机维修、航空食品、酒店餐厅、航空油料供应等支持服务。外商仍然不能投资航空交通管制业务。
在CEPA下,内地允许香港服务提供商以合资、合作或独资形式,提供中小机场委托管理服务,以及机场管理培训及咨询服务。此外,还允许港商以独资形式,提供7项地面服务。不过,机场管理服务的合同有效期不得超过20年,较《规定》订明外商投资的合资企业经营期限不超过30年为短。
至于符合「业务性质和范围」及「实质性经营年限」的标准方面,香港服务提供商必须已获得香港从事航空运输地面服务业务的专门牌照。
允许香港服务提供商在内地与内地的计算器订座系统(CRS)服务提供商成立合资企业。内地应在合资企业中控股。设立合资企业的营业许可须进行经济需求测试。根据CEPA,香港服务提供商可以在内地设立独资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企业,涵盖国际航线,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根据CEPA 补充协议七,由2011年1月起,允许香港服务提供商在内地设立独资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企业,销售国内航线的机票。注册资本要求与内地企业相同,即一级内陆机票销售代理的注册资本要求为150万元人民币,二级代理的注册资本要求为50万元人民币。
此外,香港服务提供商毋须经过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地区代表处的实质性初审,可直接将申请材料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审核。以往香港服务提供商只能出具由中资银行提供的经济担保,现在则可出具由内地的法人银行(包括本地及外资银行)或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推荐的担保公司提供的经济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