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能源状况报告
利比亚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2003年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后,各石油公司纷至沓来,以期恢复或拓展在利业务。 背景情况 石油出口是利比亚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外汇收入的95%、政府收入的75%以上。1998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暴跌及联合国和美国对利实行经济制裁,利比亚的石油产品出口遭受重创,石油收入锐减。自1999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水涨船高,一路攀升,这使得利比亚的石油出口收入从1998年的59亿美元迅速达2004年的181亿美元。尽管利比亚石油收入增长迅速,但政府财政预算依然脆弱,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得益于看涨的石油出口收入,利比亚在2003、2004两年中,经济增长势头强劲。2003年GDP为 223亿美元, 2004GDP年达到298亿美元,增长33%。尽管近年来利经济持续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此外,利比亚法制不健全、执法不透明、公共部门机构庞杂臃肿(政府支出的60%用于支付公共部门员工薪水)、体制僵化等都阻碍了外商投资和经济增长。 近来有迹象表明,利比亚正着力推进经济改革多样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2003年6月,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呼吁国家对包括石油在内的多个经济领域实行私有化。卡扎菲还表示他决心使利比亚加入世贸组织,并任命前经贸总人委秘书(经贸部长)舒克里•加尼姆担当政府总理,而后者正是私有化进程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2003年6月,利比亚实行汇率并轨,改变了以往官方、商业、黑市三个汇价长期并存的局面,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强利企业竞争力和吸收外商投资。2003年10月,加尼姆总理宣布包括涉及钢铁、石化、水泥、农业等在内的多个经济领域的361家企业将在2004年完成私有化。目前,该进程正在探索中进行。 到目前为止,石油仍然是利国家单一收入来源。利比亚一直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对农业、旅游、渔业、采矿以及天然气的投资,而政府对农业更是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目前,利政府正在实施“大人工河”项目,该项目耗资300亿美元,分5期完成,目的是把撒哈拉沙漠地下水输送到地中海沿岸。该项目完成后,将会极大改善利比亚水资源缺乏、食物依赖进口的状况。同时,利比亚正试图将自己定位为欧非的桥梁,积极推进欧-地进程,努力构建新非盟。 利比亚石油出口数量和质量 利比亚的石油勘探始于1955年,并于当年4月颁布了国家石油法(25号法)。利比亚于1959年在阿梅尔和泽尔腾(现称纳赛尔)发现了第一批油田,1961年开始出口石油。2004年,利比亚日产原油达到160万桶,国内日消费约25万桶,日净出口约134万桶,绝大部分(超过90%)销往欧洲,如意大利(2004年1—10月54.5万桶/天),德国(27.4万桶/天),法国(9.4万桶/天),还有一部分销往西班牙和希腊。此外,2004年6月,利比亚在中断对美出口石油近20年之后,恢复对美出口石油,当年10月,达到6.6万桶/天。利比亚目前主要的出口石油等级包括西德尔(原油比重36-37o API),沙拉拉(原油比重44o API),祖韦提那(原油比重42o API)),布阿提费尔原油比重(41o API),布雷格(原油比重40o API),锡尔特加(原油比重40o API),萨利尔(原油比重38o API),阿穆纳(原油比重36o API),布里(原油比重26o API)等,大部分都通过利国家石油投资公司(oilinvest)在欧洲的营销网络销售给意大利的阿吉普(AGIP)、奥地利的OMV、西班牙的雷普索尔-YPF和CEPSA、土耳其的杜布拉斯(TUPRAS)以及法国的道达尔等公司,小部分销往亚洲及南部非洲国家。总体来说,利比亚原油油质好(API度,即原油比重高,在25 o -45 o 之间,一般来说,API度小于20的为重油),并且含硫量低,蜡油产率高。 随着联合国和美国取消对利的制裁和利比亚新石油法的即将出台,利石油产量将迅速提高。在过去的十年中,联合国和美国的制裁严重滞缓了利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石油工业的恢复,阻碍了外国资本进入关键领域。 利比亚石油储量的最新数据 据美国《油气杂志》今年初公布的数据,利比亚已探明的石油总储量达390亿桶。其中,储量超过10亿桶的油田有12个,储量在5—10亿桶的油田有2个。此外,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预测,利比亚未探明石油储量相当大,可探潜力巨大,可能超过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尽管产油多年,但允许石油公司开采的石油区块仅占利比亚所有石油区块的25%。 EPSAⅣ(勘探及产品分成协议4) 2005年1月30日,利比亚举行了解除制裁后的第一轮EPSAⅣ15个石油勘探开发区块的开标仪式,共有56家石油公司参加了本轮石油勘探开发区块招标。这56家公司对15个区块投出了104个标,但最后只有少数几家公司竞标成功。其中,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获得9个区块,美国阿美利达和美国雪佛龙各获得一个区块的勘探权。本轮中标的公司还有印度、阿联酋、澳大利亚、巴西、阿尔及利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石油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家欧洲石油公司在本轮招标中中标。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参加了本轮竞标,但均未中标。 其中,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和阿联酋利瓦公司联合体获得了5个勘探开发区块,分别为锡尔特盆地的106和124区块、木祖克盆地的131和163区块和利埃边境的059区块。同时,美国西方石油公司、澳大利亚伍德塞德公司和阿联酋利瓦公司联合体获得4个勘探开发区块,分别为锡尔特盆地的035、036、052和053区块。SONATRACH公司获得古达米斯盆地的065区块, VERENEX获得古达米斯盆地的047区块。巴西石油公司获得锡尔特湾018区块;印度石油获得锡尔特盆地的086区块,美国阿美利达公司获得锡尔特盆地的054区块。据悉,这些中标的公司为获得利比亚石油区块付出了比在其他石油开采国进行石油勘探开发更为昂贵的签字费和产品分成比例。单106区块,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就支付了2560万美元。 今年5月初,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宣发布第二轮EPSAⅣ44个石油勘探开发区块的招标公告。包括艾克森.美孚、科纳科.菲利普、雪佛龙、壳牌、英国石油公司等在内的诸多著名石油公司都已递标,本轮招标必将又是一场激战。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家中国石油公司,在总结了上次竞标失利的经验后,再次出击。但此次,三家石油公司更趋谨慎,在选择投标区块上,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尽量避免热门区块,可谓慎之又慎。在2005年1月的第一轮EPSAⅣ招标中,中型石油公司获得了绝大多数的石油区块。 在EPSAⅣ框架下,从表面上看,竞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给利国家石油公司产品分成的比率,这意味着哪家公司给利国家石油公司的产品分成越多,它获得石油区块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油田开发商在最初五年还需承担石油开发的全部成本(勘探、评估、培训),而这期间利国家石油公司仍保留区块的所有权。但实际上,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国际关系中越来越多地扮演着“政治筹码”的角色。从首轮石油区块招标中,美国公司的大获全胜可窥一斑。因此, “石油交易”并不是简单的“商业交易”,也未必符合商业和技术角度的考虑,它更多的是“政治游戏”中的一张大牌。 石油产业的体制改革 在主张改革的利总理加尼姆的推动下,一些石油部门特别是下游部门的私有化进程较以前有所加快。利比亚试图用更优惠的条款吸引外国公司。 炼油/销售 利比亚有5家炼油厂,炼油能力为38万桶/天,远远高于22.7万桶的本地日需求(其余出口)。这五家炼油厂分别是:1)拉斯拉努夫出口炼油厂,成立于1984年,位于锡尔特湾,日炼油量22万桶;2)扎维亚炼油厂,成立于1974年,位于利比亚西北部,日炼油量12万桶;3)塔布鲁克炼油厂,日炼油量2万桶;4)布雷格,利比亚最老的炼油厂,位于塔布鲁克附近,日炼油量1万桶;5)萨利尔,日最高炼油量为1万桶。2002年5月,利比亚与韩国LG石化公司签署了一份改造扎维亚炼油厂的合同,金额达2.8亿美元。此外,利比亚还计划对拉斯拉努夫炼油厂进行改造,但迟迟未动工。 除本地的炼油厂外,利比亚在欧洲还有业务。利比亚是意大利、德国、瑞士和埃及(1998年初开始)精炼产品的直接生产商和销售商。在意大利,位于米兰的塔姆石油(Tamoil)通过其遍布意全境的2200个服务站,控制了本国7.5%的石油产品和润滑油零售市场。利比亚炼油厂急需改造升级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其增加对欧洲市场的石油供给,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为了达到严格的欧洲环境标准。在埃及,利比亚计划在利埃沿海路和埃及境内建汽油站。这些汽油站由在欧洲日提炼量为30万桶的利比亚石油投资公司运作。此外,利比亚在2003年7月斥资4.3亿美元购买了埃及MIDOR炼油厂39%的股份。此前,该炼油厂的股份一直由以色列Merhav 集团占有,2000年底该公司由于巴勒斯坦起义而撤资。 近年来,利比亚的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多个非洲国家。2002年9月,利比亚与中非共和国签订了一项长达99年的石油、铀及其他中非矿物质开采协议。同年8月,利比亚又与加纳签署合同,每天增加1万桶石油供给给加纳Tema炼油厂。 尽管如此,利比亚的提炼领域仍受到了联合国制裁的重创,特别是联合国1993年11月通过的883号决议,禁止利比亚进口提炼设备。目前,利比亚正致力于全面升级其提炼系统,增加汽油和航空燃料等精炼产品出口。 石化产业在利比亚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主要集中在马尔沙.布雷格。乙醇、氨水和尿素是目前主要的石化产品,拉斯拉努夫炼油厂已经开始开发苯、丁二烯等. 利比亚的油田通过管道网络连接至地中海。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的主要石油管道有:萨利尔-马尔沙.哈雷格(土布鲁克);马斯拉-拉斯拉努夫;瓦哈- 西德尔;哈姆马达.哈姆拉-扎维亚;阿马尔-拉斯鲁拉夫;伊提萨尔-祖韦提那;纳赛尔-马尔沙.布雷格。国家石油公司还有6个石油储备基地(马尔沙.哈雷格,祖韦提那,马尔沙.布雷格,拉斯拉努夫,西德尔,扎维亚),目前正在筹划扩建扎维亚石油储备和提炼基地。 天然气 利比亚天然气产量不断增长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利比亚打算用天然气代替国内石油需求,从而增加石油出口。其次,利比亚天然气储量相当丰富,利希望增加天然气出口,特别是出口到欧洲。根据美国《油气杂志》公布的数据,截至到2005年1月,利比亚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48万亿立方米,但实际上,天然气储量大多尚未开发。据利专家估计,利天然气储量可能达到2—2.8万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阿塔哈迪,达法-瓦哈,哈提巴,泽儿腾,撒哈尔和阿苏德。为扩大天然气生产和销售,利比亚正在寻求外国公司的投资。近年来,在古达米斯、布里和锡尔特盆地发现了新天然气田。此外,利比亚还生产少量的液化天然气,主要是满足本地需求。 利比亚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尚处起步阶段,主要有萨拉赫、那胡拉。法里格、瓦法等。 2000年12月,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在锡尔特盆地发现了135亿立方米的新气田。随着利比亚西部天然气工程(WLGP)和耗资66亿美元的海底管线的建成使用,利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增长迅速。此前,利比亚天然气的唯一消费者是西班牙的埃格公司(Egagas)。然而,西部天然气工程(意大利埃尼集团和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各持50%的股份)已经将利天然气出口扩展到意大利及其周边国家。从2005年开始,每年大约有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从美丽塔天然气基地,经过利比亚海岸,再通过海底管线(称为“绿色管道”)出口到意大利西西里东南部。然后,转往意大利全境及其他欧洲国家。该条海底管线(埃尼集团持有75%的股份)长约370英里,口径达32英寸,于2004年10月建成。 意大利爱迪逊天然气公司每年从利比亚进口约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用于本国的发电。另外,意大利天然气和法国天然气公司每年从利比亚进口约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埃尼集团正在位于加毕斯湾的N-41海上气田和瓦发油气田进行天然气开发。该工程耗资87亿美元,开始于1999年,预计在2005年中完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生产60亿立方米天然气用于出口,生产约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用于满足利比亚本地需求(燃料供给或发电)或者部分出口到突尼斯。另外,还包括相当于每天7万桶原油产量的冷凝物。据悉,绿色管道的年产量能从目前的80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 埃尼集团还促成了埃及、利比亚和意大利油气管道的连接。在1997年6月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利之际,利埃双方就连接两国天然气管道达成原则性协议。2001年,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和埃及EGPC达成一项协议,合资成立名为“阿拉伯油气管道公司”(ACOG),修建一条从埃及到利比亚的输气管道(主要用于发电、海水淡化、出口)和一条从利比亚到埃及亚历山大的输油管道(用于炼油、消费)。该合资公司称为。 目前,正在筹划修建一条长约900英里从北非到南欧的管道。这条管道可以将天然气从埃及、利比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经过摩洛哥输送到西班牙(摩洛哥和西班牙的管道已经建成)。 此外,突尼斯和利比亚在1997年5月达成协议,合资修建一条从利比亚美丽塔到突尼斯南部城市加毕斯工业区的天然气管道。1998年末,突尼斯和利比亚就每年利向突输送20亿立方米天然气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协议。2003年10月,两国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修建该管道,预计在2005年完工。 1971年,利比亚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1964年仅次于阿尔及利亚)。从那时起,利比亚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逐步锐减,这主要是由于受技术的局限,利比亚不能从液化石油气中提炼出液化天然气。利比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由埃索(ESSO)公司在马尔沙.布雷格建立了液化天然气工厂,年产量达到35亿立方米。然而,由于美国的制裁,利比亚无法获得从天然气中分离液化是由所需的设备,因此该工厂实际生产能力只有名有能力得15%,且全部出口到西班牙。 解除制裁后,很多公司的目光都转移到利比亚液化天然气生产的巨大潜力上来。2004年3月,壳牌和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开发利比亚油气资源的协议,包括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据报道,壳牌的目标是改造和升级马尔沙.布雷格,将其建成一个新液化天然气出口基地。除壳牌外, 雷普索尔等其他公司对开发利比亚液化天然气出口的潜力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电力 利比亚目前的发电能力最大负荷约为33亿瓦。大多数利比亚的电站都是通过石油来发电的,只有少数的几个转为天然气发电。利比亚的电力需求增长迅速(每年递增6%-8%),到2010年预计达到58亿瓦,2020年达到80亿瓦。在2004年夏季,由于电力不足,利比亚经常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为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断电和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利比亚电力总公司计划耗资35亿美元在2010年建成8个新型联合循环和蒸气循环电站。但是到2004年底,只建成了一个这样的电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电力总公司财政紧张,另一方面是由于电力价格低,收入少(0.02利第 /千瓦时)。此外,利比亚居民中只有40%的人按期交纳电费。 据悉,作为2001年西山640兆瓦电力工程首选投标人的意大利意大利埃尼尔电力公司(Enelpower)已与2003年因无法实现最终合同而撤出了该项目。利比亚的其他电力项目还有:位于西海岸祖瓦提的800兆瓦电站,位于班加西和的黎波里海岸线之间的一个1400兆瓦电站,位于锡尔特的1400兆瓦集发电和海水淡化为一体的项目。 2002年2月,俄罗斯Tekhnopromexport与利比亚签订了一个6亿金额的合同,在的黎波里西部修建一个650兆瓦的电站。班加西北部450MW电站的扩建和改造工程完工以后,将会使该电站的发电量增加一倍,且转化为联合循环方式。2003年8月,韩国现代公司与利比亚签订一个2.8亿美元的合同,用一个330兆瓦的气体涡轮机扩建位于的黎波里西部的扎维亚电站。直到2005年初,这些工程的进程都非常缓慢,甚至毫无进展,这主要是因为利比亚国家电力总公司运作不畅,谈判艰难。 除了新修电站以外,利比亚国家电力总公司还计划斥资10亿美元改造和扩建利比亚电力输送网。2003年10月,西班牙的Abengoa和Cobra公司就此与利比亚国家电力总公司签订了金额达3.39亿美元的合同,计划筹建一个400千伏的新输电网,包括安装2800英里的新电线。目前,利比亚的输电网由7500英里的220千伏电线,13000英里的66千伏和30千伏电线和20000英里的11千伏电线构成。到2005年初为止,新输电网的进程较缓慢。但另一方面,2004年11月,德国西门子公司受标一个2.25亿美元的项目,用于修建5个调度控制中心,以防止在扎维亚、班加西、锡尔特、的黎波里和塔布鲁克发生断电。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