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
越南政府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优势,发挥社会和民间各种潜力,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援助和支持。10年来,越南经济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速7%以上,人均产值从10年前的200美元增加到现在的55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率日益下降。根据2006-2010年五年发展计划,经济增长速度为7.5-8%,到2010年GDP较2000年增长2.1倍,人均产值将达950-1000美元。 一、人均收入增加 2004年全国人均收入比2002年增长36% 2004年越全国人均月收入为48.5万越盾,年均收入371美元,比2002年增长36%(1996—1999年增长8.8%,1999—2001年增长6%,)。如果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1996—1999年增长4.6%,1999—2001年增长5.8%)。2004年西原地区人均年收入299美元,较2002年增长60.1%;东北地区293美元,增长42.4%;红河平原372美元,增长38%;西北地区206美元,增长37%;中北部243美元,增长34.9%;东南部628美元,增长32.5%;中部沿海地区354美元,31.7%;九龙江平原361美元,增长27.1%。 农村人均收入增长超过城市 2004年农村人均收入比2002年增长36.9%,城市增长27.8%。其中,西原地区增长高达60%。 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非公经济增长速度快;农产品价格和产量逐年增长;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 2004年10月1日起,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平均增加30%。 二、居民消费支出增长 2004年越南每人月均消费37万越盾,年均消费283美元,比2002年增长37.5%(1996—1999年增长6.6%,1999—2001年增长10.3%)。 南部东区消费指数最高 2004年南部东区每年人均消费支出434美元(比2002年增长26.5%),高于全国其它地区。红河平原为282美元(比去2002年增长32%)、九龙江平原为259美元(增长30%)、西原地区为228美元(增长48%)、西北地区为181美元(增长32%)。 消费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 2004年收入比2002年增长36%,但消费支出增长37.5%。特别是中部沿海各省和九龙江平原尤为如此。 三、贫困人口减少 根据越国会制定的现行贫困标准,越全国平均贫困率已下降到8.3%。在64个省市中有36个省市的贫困率在10%以下,11个省市在5%以下(胡志明市、河内市、平阳省、岘港市、庆和省、西宁省、芹苴市、隆安省、安江省、兴安省、广宁省);贫困率超过20%的省有4个(北件、奠边、莱洲、朔庄省)。 而根据世行的贫困标准,2004年越南的贫困率为24.1%(2002年为28.9%)。根据粮食食品标准,2004年贫困率为7.8%,比2002年的9.9%减少了2.1个百分点。脱贫率较高的地区有:中北部(减少了5.3%)、东北部(3.5%)、中部沿海地区(3.4%)。 2004年胡志明市称该市人均GDP为1800美元,并宣布正式消除了贫困(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并称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一个宣布消除贫困的城市。 四、贫富差距扩大 城乡差距较大 2002年城市人均收入为了488美元,农村为216美元,相差1.2倍;2004年城市人均年收入为608美元,农村为288美元,相差1.1倍。 贫富差距逐步拉大 2004年度,越全国10%的富裕阶层与10%的贫穷阶层收入差为13.5倍。1996年差距为10.6倍,1999年为12倍,2002年为12.5倍。2004年,最富的东南部各省市人均年收入为628美元,而最穷的西北地区为206美元,相差三倍。2004年越南各主要地区贫富差距为:东南部14.4倍,西原地区12.5倍,红河平原11.3倍,九龙江平原10.5倍,东北部10.4倍。 五、越计划2010年人均GDP翻一番 2006—2010年,越南GDP计划年均增长7.5—8%,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即人均产值约达1000美元。届时,经济结构比重为:工业及建筑业达45%、农林渔业13-14%、服务业41-45%。同时扩大吸引外资力度,社会总投资将占GDP的37-38%,并提供800万个就业岗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所有城镇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用上卫生饮用水。 2005年越南政府新制定了2006—2010年期间的贫困户标准:城市人均月收入26万盾(约16美元)以下(原为15万盾);农村人均月收入20万盾(约12美元)以下(原为8—10万盾)。按新的贫困标准,到2010年,越政府计划将全国贫困户比例由现在的26%(约460万户)降至15-18%。 为实现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目标,越南政府将努力营造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经营环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拟对不同经济领域的不同企业实行同一政策,内外资企业均享受国民待遇;扩大出口市场,注重商品品牌和质量,增加商品出口;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加快世贸谈判步伐,争取早日加入WTO;除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外,积极发挥私营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完善法制体系建设,制定与各种经济成分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政策;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经商室 二00五年六月二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