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布)2004年经济与2005年经济走向
一、 2004年2005年主要经济数据 - 2004年经济增长率: 4% - 预测2005年经济增长率: 9.1% - 2004年石油总产量: 约1240万吨 - 预测2005年:1390万吨 - 2004年石油生产增长率: 2%(因加快了BOUDI油田的出油量,改善了NKOSSA油田的收益水平) - 非石油领域(制造业、商业、餐饮业、旅馆业、信息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 -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3159亿非朗(=14.2亿美元)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0715亿非朗 - 2004年国内需求:总量增加4.6% (主要因为家庭消费增幅为8.1%) - 2003年国内需求增长:3%(家庭消费增幅为8.1%) - 2004年最终公共消费萎缩1.9% - 2004年投资增长幅度为 3.6%, (缺乏外来投资、石油蕴藏量萎缩),而2003年投资增长幅度: 6.3% - 2005年包括行政和投资的总预算:9107.08亿非朗(=18.21亿美元),与2004年的8834.85亿非朗相比,增幅为3.08%,其中: 行政预算 7103.5亿非朗(=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3% - 投资预算 2004亿非朗 (= 4.01亿美元),同比增长5.9% - 2004年的财政缺口为:2846.88亿非朗 - 2005年的财政缺口为: 558.58亿非朗,减幅为79.33% - 用于和贫困作斗争的总预算(包括行政和投资两方面)达1485.49亿非朗,同比增长100%。 二、失业率 刚工农业落后,2004年失业率达50%以上。320万人口年均GDP700美元,两极分化,70%处在贫困线以下。全球贫富排名第144位。现政权执政两年以来,在扩大就业人数等方面均作出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尤其是2002年总统大选前,现任总统萨苏把提高青年人的就业机会和公务员的工资补发作为其重要的施政纲领,并呼吁私有企业承担起扩大就业机会的社会责任。 三、减贫促增 减贫促增计划是刚政府的头等大事。 DSRP-1“临时减贫战略文件”指出,与贫困作斗争是政府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刚在国际社会支持下,出台了“2004-2007” 减贫促增三年计划。具体内容: 增加石油收入管理透明度。 制定合理的公共投资计划,改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 制定一项透明的审核计划,改善内债管理体系。 对金融实行谨慎管理,以强化公共金融的稳定性。长期可降低外债压力。 改善金融状况,控制国家日常运行。 严肃财政制度,对支出需求进行评估。 加大公共投资力度,以利于私有经济的发展。 与贫困作斗争。 2005年目标:规划中、短期经济金融框架,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增长,有效地减贫。单有经济增长率不够,还须实行对贫困人群倾斜的财政政策,以及实行适当的结构性、产业性政策。 扶贫措施:从社会债务着手,先补发拖欠的公务员工资。总数55亿非朗(教育20亿、卫生7亿、社会事务3亿、新聘专业技术人员6亿、其它9亿)。对工薪贫困者的支出份额从2004年的8.3%上升至2005年的8.6%。 实施“临时减贫战略文件”的有关领域: 基础医疗卫生设施,防治艾滋病。 基础教育。 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疏通闭塞地区。 电、水。 收缴散落的武器。 社会保险、就业。 农业。 2005年有关减贫的大工程项目: 供电。(英布鲁水电站、木库库鲁水电站、布拉柴电站) 建基础设施,打破内陆地区的封闭状态。(公路网、机场) 改善社会服务。(饮用水、学校、卫生所) 加速城市化。 刚政府的首要目的是要求国际社会减免其债务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MI)同意其享受重债穷国待遇。 FMI、世界银行和非洲发展银行共同检查刚果经济计划实施情况,并就刚是否享受重债穷国待遇和减贫促增问题与刚政府谈判。上述机构均对刚果的宏观经济出现好转的迹象和宏观经济管理信用度的提高加以肯定,如债务未见增加、未再举外债、未发放高利率国债、未再拖欠公务员工资、年内建设项目整体实施良好、金融预算和货币预算均未超标等。 国际金融组织对刚政府最核心的要求集中在石油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透明度问题上。今年以来,刚果国家石油公司管理透明度有所提高。 四、工业 15世纪以来,刚果深受西方殖民主义奴役和资源掠夺。1960年独立之前,无民族工业。七十年代初,几内亚湾发现石油,刚经济借助石油开采得到较快进步,可惜并没有抓住机会大力巩固发展自主产业。国家从上到下过份依赖石油。八十年代建成的生产型项目,目前基本不存在了,除三次战争造成的损失外,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是不会管理,没有高级管理人员。目前屈指可数的工业只是一个炼油厂、一个小型榨糖厂、两三个饮料厂、几个生产方式落后的渔业公司和电力公司、水公司,制造业基本空白。 2004年8月刚政府同加拿大Alloyd镁业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拟在黑角建设一座生产加工镁的工厂。加方投资3.7亿美元,解决就业人数1500人,预计2007-2008年间投产。但该项目的耗电量达12万瓩,解决用电是个难题。 比利时已答应出资1000万欧元,在布拉柴维尔建造一个发电站。 五、林业 刚果拥有2000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刚果盆地森林正以每年14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2004年六月底在布拉柴召开刚果盆地森林合作伙伴第二次会议,美国、欧盟、加拿大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基金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发展银行等国际组织将出资15亿美元来保护228平方公里的刚果盆地森林的自然生态。近来,林业部加大整治力度,打击毁林公司及乱砍滥伐,严格限制可砍伐林区,提高林业税收,以法律形式限制原木出口,迫使外国伐木公司就地加工,雇用刚果劳动力。2004年木材产量约为150万立方米。今年2月初,中非国家和法国等家共同开会讨论刚果盆地原始森林的保护。 六、第三产业 略好一些,在刚果能够生存的生产型企业基本是外国独资或外资控股企业。刚果的经济落后、结构单一,缺电缺水缺油、互联网掉线,通信不畅。有两家外资手机通信公司,多家运输公司。 七、农业 全国可耕地20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仅有4万公顷,只占2%,收成极低。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奶制品、水产品、肉类、各种蔬菜、水果等食品大部分靠进口。今年出台了一个十年计划,声称要发展农业。我政府曾数度派农业技术专家组援助刚果的农业,在布拉柴维尔市郊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该技术合作项目已结束,据称小片农技推广试验田已经荒芜。 八、石油 刚的石油资源紧紧控制在外国公司手中,其每年的石油产量在1200万吨上下,年均收入才12-15亿美元,而外债却已背了85亿美元。世界银行报告说,刚的债务和GDP之比高达281% ! 世界银行的一份秘密报告称刚果沿海油田已经老化,15年后枯竭。长远看,刚果石油前景暗淡。 有鉴于刚果债台高筑,现正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和债权人的减免债务,须引起我政府有关审批部门的重视。 九、私有化 进展不利,除农工商信贷银行被摩洛哥外贸银行收购外,其他国有大公司的私有化进程受挫,大洋铁路采用招标方式。外国竞争者有两家,一家是法国公司,一家是南非公司。原定于去年5月开标,后因谈判艰难及安全等问题而流标。 刚果国家水公司的私有化问题,同样困难重重。 刚果国家电信公司的私有化问题、合资问题均无结果。 十、积极措施 目前,刚政府加强了政治治理的力度,整顿财政秩序,宣传打击腐败,扩大财政预算,增加石油管理的透明度,实施银行体系的重组,加快私有化进程。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有关统计数字,接受国外独立公司的审计。刚政府对国家财政预算法案的执行情况首次作了自我评估。此做法得到了FMI和国际金融机构的首肯。 十一、2004年财政收入状况改善 得益于法国TOTAL公司在黑角深海区块新开发的两个高产油井,刚石油产量一改三年停滞状况,略有增长;为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刚作出较大努力,在石油收入管理透明化、财政收支统一管理、控制国家行政开支、改革税收海关体制、增加预算收入、打击走私和贪污腐败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调整和配合措施,并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12月中旬,刚果(布)经过艰苦努力,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巴黎俱乐部、伦敦俱乐部、非洲发展银行和非洲发展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谈判取得积极而重大的成果,在“减贫促增计划”和享受“重债穷国”待遇框架下,刚累积高达85亿美元(据FMI)的外债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免或重新安排,并获得近亿美元的国际贷款支持。 谈判成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刚果至少能从外界得到两种形式的帮助:(一)推迟50亿美元债务的还款期;(二)向刚果注入资金。还能从其它方面获取减债与吸引更多投资等好处。谈判成功的直接影响是:使刚果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平衡,改善国内财政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工资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机构服务质量等等。 当然,刚经济恢复底气不足。连年战乱使刚(布)各种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元气大伤。刚(布)国家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二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单一化严重且容易受制于人。 十二、国际社会为刚果(布)减债 经过两年努力,刚果(布)在向国际社会请求享受重债穷国待遇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2004年12月 刚果政府的“减贫促增”三年计划(2004/10 – 2007/9)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以下是各国际机构为刚果(布)作出的一系列减债、缓债和赠款决定: 非洲发展银行免除刚果33%的拖欠债,并向刚提供5000万美元的赠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刚果提供443亿非朗(8860万美元)的援款。 世界银行向刚果提供150亿非朗(3000万美元)期限40年的低息贷款。另外向刚果提供260亿非朗(5200万美元)的赠款。 非洲发展基金会向刚果贷款1050万美元。 巴黎俱乐部免除刚果共和国15.7亿美元的到期债务,推迟已到期的14.5亿美元外债。 十三、2005年的倾斜政策 2005年刚果(布)国家财政预算的重点将向社会事业倾斜,具体领域如下: 基础教育 公共医疗卫生 社会保险 饮用水供应 增加城市和农村的供电设备 环卫清洁 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 体力劳动密集型行业 农业和养殖业的生产和产品流通 和平与安全 中小企业/中小工业 十四、200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重建金融秩序。 石油管理透明化,提高支出质量。 重建经济基础结构。能源、交通、通讯。 清偿债务和支付多边债权人的累积外债。 与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的债权人谈判。目标:与国际金融机构达成中期计划协议。最终获得“重债穷国”地位。 十五、2005年规划的建设项目 黑角机场候机楼改扩建及新辟停机坪。。 启动国家2号公路布拉柴—金卡拉—马杜翁布路段建设,疏通普尔省的交通闭塞状态。 完成布拉柴市郊饮用水工程。 奥隆波机场建设。 印普丰多市和多利兹市的市政建设。 刚的预算70%来自石油收入,刚果因石油暴涨得益的预算外资金将部分用于减贫、投资、偿还部分拖欠款、退休金、工资、内债、中小企业等。 以上几个积极因素对战后刚果经济的复苏、稳定人心、吸引投资会起到促进作用。 十六、吸引外资 为吸引外资,刚(布)提出了许多大型建设项目,营造大干一场,重振雄风的氛围,但由于摊子铺得过大,后续资金到位率低,加上政府管理不善,所以近年来难见新增外来投资者。 再有,刚屡屡闹水荒、电荒、油荒,百姓的贫困与官员的奢侈反差强烈。大洋铁路不断遭受袭击并抢劫,铁路不畅;被解散、解除武装的前民兵重新安置困难重重,数以万计的枪支弹药流落民间;走私、贩毒、各种刑事犯罪、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等等,政府担心引发社会动荡,导致局面失控。 上述因素致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不肯贸然进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