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越南经济面临的五大难题

发布日期:2004-04-20 11:15:00来源:作者:
《越南经济时报》2004年4月4日登载了题为《2004年越南经济面临的五大难题》(作者黄碧)的文章。现择译如下:

  总的看来,在遭遇重重困难的一季度里,越南经济增长7%这一速度十分重要,为达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在余下的3/4道路上,所要跨越的困难很多,尚未完成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这一结论有以下5个论据。

  一、经济增速低于目标。7%的增长速度表明越南经济仍保持增长势头,但与全年增长7.5-8.3%的目标相比显得太慢。现在的情况与实施2001-2005年5年计划时相似:开始时缓慢,中间速度有所加快,但最后一段回落的时间过长,因此目标始终在前面。

  二、依附外来原料。至今越南经济是在日逾依靠进口原料,甚至带加工、组装性质条件下发展的。以纺织业为例,用于进口棉花、棉纱、布匹以及大的附件的资金要比该行业出口所赚的钱多,电子业的情况也大抵相同。而进口的钢锭相当于国内生产轧钢的数量。

  在此背景下,过去几个月出现了国际原料价格普遍上涨的局面,而且眼下看不出有迅速降温的迹象,这一变化将越南经济置于艰难的环境之中。而各行业要面对的困难则更大,因为此前价格便宜时进口的不少商品近乎“枯竭”。一季度有关进口的统计资料显示未来几个月将出现“原料饥荒”危机。一是从总量看,一季度进口总金额仅增11.2%,这是一个不正常的信号,因为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30.3%;二是虽然一季度进口总金额增长11.2%,但从商品品种看,除少数几种商品外,大部分商品进口总额增幅大大超过商品数量增幅。这不仅意味着商品进口价格高,而且意味着进口满足经济需求的商品总量远低于进口总额11.2%的增幅;三是,部分进口商品数量处于绝对减少的状况。

  三、各个经济中心发展缓慢。虽然越南经济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但全国3大“领头”经济中心的2个已呈现“减速”苗头。首先是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24.85%的胡志明市一季度仅增长11.2%,与全国15.6%的增幅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其次是被称为第二大工业中心(所占比重9.39%)的巴地-头顿也只增长12.4%。唯有所占比重为8.48%的河内取得了19.2%高增长。当然,在发展过程中许多省市加快吸引外资,工业的发展步伐使越南工业版图改变得很快,但要形成拉动越南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中心还需时日。

  四、领头行业亦“减速”。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催化剂的建设业也出现明显滑坡。2003年一季度建设业增长9.7%,今年同期仅增5.7%,这不仅意味创造的产品减少,而且留给下一周期生产发展的基础也相对减弱。

  五、物价突然上涨带来不利影响。有关职能部门认为,这种状况是由于钢铁价格上涨,影响了各项工程施工进度和建设产品的数量,且要恢复这方面的动力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多方预测国际钢材价格上涨时间延长(甚至到2005年)的情况下绝大部分钢材和钢锭仍依靠进口。

  一季度商品零售和服务业收入近五年来创记录地猛增到了15.4%(2000年为10.7%、2001年7.2%、2002年11.8%、2003年12%),似乎证明居民购买能力有所增强,但若作具体分析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许多证据表明应该客观看待国内市场这些突然增长的现象。

  越南国内市场物价一般来说是一季度上涨,但今年一季度的物价增长幅度是10年来最高记录,因此物价“放大”作用对今年一季度商品零售和服务业的影响是最大的。2000年以来,如除去这一时期物价上涨因素(2000年0.9%、2001年0%、2002年2.5%、2003年2.5%、2004年4.9%),商品零售和服务业总额的增长速度依次为9.7%、7.2%、9.1%和10.0%,这表明今年商品零售和服务业收入总额并没有出现猛增的情况,或者说它只是价格三菱镜放大出来的一个“幻影”。一季度物价上涨主要是因粮食、食品、医药等生活必需品涨价造成的,尽管价格贵但消费者仍必须掏钱买,如此今后几个月消费者的购买力势必减弱。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一季度工业与农业呈相反方向增长势必削弱国内的购买力。一季度农林水产业只增长0.8%,表明占全国3/4人口农村居民的收入几乎没有增加,购买力也因此没有提高;加快提高工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在经济中的比重将会提高只占全国人口1/4的城镇居民中的部分人的收入,但这部分人不会花太多的钱购买消费品。为此,可以说社会消费能力提高的速度将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