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地区金枪鱼渔业现状
斐济和萨摩亚及其它地区金枪鱼产量的急剧下降,引起人们对于太平洋中西部二十亿美元产值的金枪鱼产业的关注和疑虑。这究竟是由于过度捕捞抑或恶劣的天气所造成,对此也存在着争议。
在萨摩亚,渔业的衰退被归结为恶劣的天气条件,因为海洋温度的微小变化极大地决定着金枪鱼群游动迁移的深度和路线。而在斐济,其最大的渔业和金枪鱼出口企业-斐济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Mr.Graham Southwick,指责亚洲籍渔船造成对斐济有限的金枪鱼资源毁灭性的过度捕捞。他认为,给双倍于斐济金枪鱼资源所能够承受的数量的渔船签发执照的背后是腐败贿赂,使得许多斐济渔船游荡海上,无鱼可捕,已对整个产业构成威胁。据说渔业部门的一些官员为此遭到解雇或弃用。政府尽管同意进行腐败调查,但认为渔业的不景气是由不利的气候条件造成的。
太平洋岛国政府籍以管控地区渔业的机构论坛渔业署(FFA),已向上千条亚洲籍渔船签发在本地区捕鱼的许可。与此同时,美洲籍渔船数量下降,现仅剩下不到30条拖网渔船,还有少量西班牙渔船经基里巴斯允许在其35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内从事捕捞作业。中国现正希望岛国政府允许更多的渔船进入本地区。欧盟也意欲加入,以便为传统欧洲渔业资源被滥加捕捞所破坏而寻找替代。
太平洋地区金枪鱼主要有四种:鲔、长鳍、黄翅和大眼。太平洋共同体海洋渔业署(OFP)始终充满信心地认为,除了大眼金枪鱼以外,太平洋地区金枪鱼并未被过度捕捞,因此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根据所获得的最新资料,价值最低的一类金枪鱼鲔,始终处于年捕获量120万吨且可持续的良好状态。长鳍的捕获量在某些区域有所下降,但总水平是可以承受的。黄翅金枪鱼资源虽未过度捕捞,但已接近充分开发,OFP认为不应再增加捕捞黄翅金枪鱼的幼鱼。加大捕捞不仅不能使产量长期增加,反而会造成资源趋于枯竭。大眼金枪鱼的捕捞状况将导致未来出现过度捕捞,OFP认为,尽管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大眼金枪鱼的捕捞应予减少。根据可获得的最近年度统计资料,2002年太平洋中西部金枪鱼产量约为1,982,000吨,年产量继1998年创纪录的2,037,600吨之后位居第二。其中,鲔金枪鱼产量达创纪录的1,321,900吨;黄翅金枪鱼产量为六年来最低的438,000吨,比1998年503,000吨的纪录低65,000吨;大眼金枪鱼产量为107,600吨,稍高于2001年;长鳍金枪鱼鲔捕获量为114,500吨,比2001年略低。金枪鱼通常会长距离迁涉,因此在一个地区例如印度尼西亚或菲律宾的过度捕捞,一般会对另一个地区产生相反的影响。OFP认为,如欲对太平洋岛国金枪鱼资源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则需要关于印尼和菲律宾相关资源的进一步资料。近来出现的某些太平洋岛国小型渔船捕获量大幅减少,很大可能是由于气候环境周期和当地过于频繁的捕捞活动所致。
渔业企业应对这些原因及其影响有所了解。OFP表示将对此进行科学分析,以使各国政府及渔业规划人员易于理解上述因素。
对金枪鱼进行标记从而掌握其移动规律及年龄是最基础的研究。OFP拟进行大量的标记工作,特别希望所获得的数据能应用于印尼和菲律宾水域的金枪鱼。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