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越南经济形势综述及展望
- 2003年越南经济形势综述及新年展望
2003年越南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尤其是下半年在克服伊拉克战争和SARS疫情影响后,并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越经济呈现出加速增长势头。据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376亿美元,增长7.24%(一季度6.88%,二季度6.92%,三季度7.5%,四季度7.68%),其中,农业增4.1%,工业增16%,服务业增6.57%,出口增19%,国家财政收入增11.3%。投资、出口、消费成为越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综观全年越经济呈现以下特点: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增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保持高增长,出口势头旺盛,扩大内需成效显著,劳动就业增加,市场供给充足,物价相对稳定,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存在的问题和隐忧是:面对实施AFTA削减关税和加入WTO带来的冲击,机制转变明显滞后,企业竞争力差,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尽管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但越总体经济发展趋势看好,为2004年加速增长打下基础。我室现将2003年越经济各领域情况综述如下:
农林渔业保持稳定发展,同比增长4.1%。农业种植结构按市场需求继续调整,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虽然遇旱涝灾害,但仍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3750万吨(水稻3470万吨,玉米等280万吨),增收165万吨,出口大米420万吨,恢复了世界大米第二出口国的地位。水产品产量263万吨,增长8.6%,占农业生产总值21.3%,出口创汇24亿美元,成为主力出口产品之一。橡胶、茶叶、咖啡、菜果、肉、蛋、奶等产量都有较快的增长。尽管农业占GDP比重逐年减少,但产量的绝对值仍在增加。越将继续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扶植经济效益好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出口创汇,提高农民收入。
工业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3年增幅高达16%,产值近200亿美元,创近年来新高。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从2002年37%上升到目前的40%。在三大经济成分中,国有企业增长12.3%(中央直属企业12.5%,地方企业12.1%),非国有企业增18.6%,外资企业增18.5%。虽然国企增速较慢,但占越工业总产值比例36%,一些重要产品仍由国企掌控如: 95.6%电能、97%煤炭、99.6%化肥、67%水泥等。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工业总产值20%和38%,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外资企业在原油和天然气投入加大,产值大幅上升;各类民营企业为促进工业快速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出口和内销市场旺盛,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产量大增,市场供应充足,质量进一步提高。增幅较大的工业产品有:石油天然气产量增23%、电机25.4%、成衣62.8%、纺织品30%、电力17%、煤炭20%、服装25.3%、肥皂16.%、水泥30%、砖瓦20.2%、钢材30%、变压器39.5%、电扇64.8%、彩电31%、汽车38%、摩托车30.4%等。
2003年越南将80%投资用于工业领域,大力更新设备,引进先进工艺,制造业取得一定进步,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工业产品出口大幅增加,仅原油和纺织品出口额达70亿美元,占越全国出口总额近36%。在建筑业方面,一些国家重点工程顺利完成(甲类工程17项、乙类工程230项)其中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如:22届东南亚运动会体育场馆、胡志明大道、海云岭隧道等。
存在主要问题是,面对融入国际和地区经济带来的挑战,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南一些国营企业机制转变迟缓,管理水平低;另外,尚缺少高质名牌产品,加上设备老化,不少原材料需要进口,生产成本高,产品仍缺乏竞争力。
服务业同比增长6.57%,占GDP比例达38%。国内消费旺盛,扩大内需见成效,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商品零售总额约192亿美元,增长10.3%。受SARS影响,上半年旅游业遭到较大冲击,下半年逐步恢复,尤其是成功主办东南亚运动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接待外国游客260万人次,国内游客1300多万人次,与2002年基本持平。邮电、通讯、银行等服务业水平继续有所改进,通讯和互联网价格下调,宽频初步建成,有利于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货物流通总量增长10.6%,客运量增长7.7%,邮电总收入增长18%。截止年底,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部,上网人数3%。目前越南服务业总体还处在较低水平,主要是表现在硬件差,服务质量不高,如:国际电话费用高,上网速度慢,航空运输正点率较低。城市交通在增加公交车,加强道路规划后虽有所改善,但拥堵状况仍未根本好转,尚需加大投入及综合治理。
国家财政收入超过预算7.1%,同比增长11.3%,不仅全面完成国家计划,而且连续第6年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其中,国内生产经营上缴增16.4%,原油增1.6%,进出口增10.4%等。财政支出同比增14.1%,其中,投资发展占总支出28%,为GDP的7.7%;日常支出比预算增6.6%,财政赤字控制在GDP5%以内;金融状况好转,呆坏账减少,外汇价比较稳定,物价指数上涨3%;全年越商业银行贷款继续增加,较好地保证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需求。越南财政收支持续好转,是经济稳定发展的结果,它将为今后几年内,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完成,鼓励出口、创造就业机会和消饥减贫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首次突破400亿大关,总额达448亿美元,创历年新高。其中出口198.43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进口250亿美元,增长26.7%,贸易逆差为51.57亿美元。出口方面,外资企业出口62亿美元(不含油气),增36.5%。十大主力出口产品创汇均增长:原油1717万吨,增4.5%,金额37.8亿美元,增41.2%;纺织品36亿美元,增16.4%;鞋类22亿美元,增25%;水产品24亿美元,增27.2%;大米7.34亿美元,增26.4%;咖啡4.58亿美元,增75.5%;手工艺品3.67亿美元,增8.7%。蔬果、胡椒、花生、茶叶等出口不太理想。越南全国已有17种产品出口额接近或超过1亿美元,分别是:原油、纺织品与成衣、水产、大米、木器制品、咖啡、手工艺品、电脑与配件、橡胶、电线与电缆、胡椒、电子配件、煤炭、蔬果、塑料制品、自行车及配件等。以上产品占出口总额83.4%。2003年越外贸呈现的亮点即对美国出口大幅增长,双边进出口额近60亿美元,其中越方出口45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半,美国已超过欧盟成为越南最大贸易伙伴。
进口方面,贸易逆差大幅增加,但进口产品主要为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原材料、燃料及零配件等,对消费品进口控制仍十分严格。另外进口增加的原因还有:由于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上扬,越南进口成品油金额增加30.2%;越企业为更新机械设备,进口大幅增加,金额同比增49.3%。从2003年7月1日起越南对东盟各国下调700多种进口关税,平均关税降到20%,预计明年进口还会增加。
社会总投资2176000亿越盾(约合139.5亿美元),实现年计划100.9%,同比增18.3%,成为带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投资结构中,国内资金占83.2%(国有56.5%,非国有26.7%),外资占16.8%。吸引外资方面,合同金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新批外资项目713个,19.5亿美元;追加投资的老项目350个,11.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越南外资有效项目4266个,合同金额405亿美元,到位金额240亿美元,创造就业66.5万人。外商投资重点仍在工业和建筑业领域:项目占66.6%,资金56.8%;服务业领域:项目19.5%,资金36.1%;其它投资到农林渔业。截止2003年底,投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依次为:台湾2.94亿美元、韩国2.49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1.93亿美元、中国1.38亿美元、澳大利亚1.1亿美元、香港1.1亿美元、日本7800万美元、美国5000万美元、新加坡4560万美元、泰国4200万美元。上述国家和地区占越外国投资总额的80%。
目前越南吸引外资仍面对不少挑战,硬件方面,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堵塞严重,经营成本高;软件方面,政策法规透明度低,随意性强,申请手续繁琐,加上官僚腐败难以清除,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2004年经济展望
2004年越南将全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稳定发展。随着越南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力争2005年加入WTO,提高其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为达到此目的,越将进一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内部潜力,使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改善政府管理机制,加强人材培训,继续创造就业机会,消饥减贫,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紧迫问题;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以保证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这一发展趋势,越南政府提出2004年经济发展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GPD)增长7.5%-8%
2、农林渔业产值增长4.5%
3、工业总产值增长15%
4、服务业产值增长8%
5、出口金额增长12%
6、社会总投资达到GDP的36%
7、消费指数增长不超过5%
8、新增劳动就业150万人
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经商室 (鲁跃中)
2004年1月8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