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度中日贸易情况
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快报,2002年全年中日贸易额达到127043.39亿日元,增长17.7%。其中日本对华出口49793.92亿日元,增长32.3%;自华进口77249.47亿日元,增长9.9%。折合美元,中日贸易总额达1015.37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增长13.8%。对华出口398.67亿美元,增长28.2%;自华进口为616.7亿美元,增长6.1%。日本对华出口迅猛增长,我对日出口顺利发展,表明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
一、基本情况
(一)日本对华出口
据日本海关统计,日本对华出口电器产品(同比增长35.1%)中,IC翻了一番,音像设备零部件(+37.2%)、电子计量仪器(+32.7%)增势明显,录、放像机也有较大增长。机械产品(+36.7%)中,办公设备(+42.9%)、金属加工机械(+52.3%)、加热及冷却用设备(+45.9%)、装卸机械(+62.5%)等均呈现增长。运输机械方面,在我国迅速发展的“私家车热潮”推动下,日本对华出口轿车激增218.8%,大客车、卡车也大幅增长154.9%。汽车零部件(+20.1%)虽然受当地配套率提高的影响,从2001年起缓慢下降,但仍保持稳步增长。化学产品(+30.7%)中,有机化合物、塑料保持增势。此外,钢材(+44.1%)、科学光学仪器(+31.3%)等也增长显著。
出口下降的产品有合成纤维织物、电视机、复印机、船舶等。
(二)日本自华进口
占比重最大的机电产品(+29.4%)进口中,电脑等办公设备(+81.7%)、通讯设备(+52.4%)增幅最大。其它如半导体等电子零件(+21.5%)、音像设备(+7.4%)也有较大增长。纺织品(下降3.2%)中,服装及其附件(-4.3%)由于市场需求回落和供给相对过剩,呈现下降势头。食品方面,水海产品(+10%)、饲料用玉米(+15.3%)有所增长,但受残留农药问题影响,蔬菜(-8.5%)、水果(-4.4%)均有一定程度下降。此外,钢材(+12.7%)扭转了自2001年开始的下降势头,转为正增长,铝及铝合金(+60.4%)、煤炭(+15.6%)、医药品(+6.3%)、家具(+14.8%)、木制品(+19.9%)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自华进口下降的产品中,原油(-15.6%)、成品油(-3.5%)已连续两年减少,肉类(-1.2%)、有色金属矿物(-15.3%)也均有所下降。
二、2002年中日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总额突破千亿,中日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
突破千亿美元是中日经贸界多年的梦想,也是双方经贸领域长期合作的集大成。在以下因素综合作用下,中日贸易克服日方对我蔬菜加强残留农药检查等摩擦因素影响,保持良好势头。
1、“投资拉动贸易”发挥效用。近年来日本机电企业对华投资加快,在华日资企业进口零部件和返销制成品稳步增长,使去年两国贸易以机械、电子产品为核心,保持了进出两旺态势。
2、我产品综合竞争力提升,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上升带动出口货值增长。去年日本自华进口机电产品占整体进口比重(日元统计)提高到33.5%,超过纺织品25.6%的水平,跃居首位。同时,原油、矿产等初级产品比例则持续下降。
3、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个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原料需求旺盛,为日本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日本对华出口增长迅猛,增幅超过我对日出口,我对日贸易重现逆差。由于中日双方统计口径不一,双方统计差额较大。尽管如此,从双方统计中仍可看出,日本对华出口净增约50亿美元。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2002年日本对我国大陆贸易存在218亿美元逆差。但与此同时,其对香港出口253.79亿美元,增长8.7%;进口仅14.16亿美元,下降3.4%。贸易顺差净增20.72亿美元,顺差总额高达239.63亿美元。如将日本对我国大陆、香港贸易合并计算,去年日本出口总额为652.4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630.86亿美元,日方存在21.6亿美元顺差。这充分说明,日本对我国大陆、香港贸易保持着总体平衡,有所赢余的局面。
(三)日本外贸结构出现改变,我在日本外贸中地位上升。2002年日本对欧美贸易增长缓慢,而对亚洲出口则大幅增加,尤其是对华贸易增势迅猛。按美元统计,对华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9.56%,连续2年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对日本贸易整体实现大幅顺差做出了主要贡献;自华进口占进口总额比重达到18.3%,超过美国17.1%的水平,历史上我国首次成为日本最大进口来源国,在日本国内引起广泛关注。
以上表明,随着市场多元化的进展,日本外贸结构开始呈现新的特征,即进口市场从以前长期依赖美国,变为美、中参半(二者合计比重超过日本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出口市场在保持以美为支柱的同时,对我倚重持续增加,如将日本对我国大陆、香港出口简单相加,则占到日本出口的15.7%,是继美国之后当之无愧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四)今后中日贸易可望持续增长,我占日本外贸份额将持续走高。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