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黎工程承包市场透视
日前,黎巴嫩重建委公布了2004年重建项目实施计划,内容分析如下:
一、2004年内执行中和将执行的重建项目情况
据统计,2004年重建委管辖内的执行中和将执行的合同总额为3.3亿美元,其中使用国外资金(泛指来自国外的官方援助、优惠的商业贷款等)2.58亿美元,黎方自筹资金7224万美元;预计实际发生支出为1.07亿美元,其中外援8236万美元,政府预算内资金2492万美元。
国外资金主要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各种基金,以及欧洲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双边援助只有法国和沙特政府。
上述重建项目以金额计,北方省占据了54.45%,其次是黎巴嫩山区省占21%。显示明年的重建工作已开始从贝鲁特市区转移至北方地区,这也是为安抚 北方省份对政府长期也来独偏好贝鲁特重建的不满。
在上述3.3亿美元的合同总额中,与水有关的项目(饮用水、供水、污水处理和灌溉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大项目不多。合同总数目为55个,其中单项合同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9个,2000万美元以上的仅2个,分别是的黎波里水处理厂(7800万美元,已开工)和什喀公路(2323万美元),均为欧洲投资银行提供资金。
二、2004年进行预研准备的项目情况
这部分是重建委为未来项目进行的前期准备项目,如考察设计和咨询。黎向来重视前期准备项目,往往投以大量人力财力。
2004年重建委规划的预研究项目,涉及的工程项目总金额达8.02亿美元,其中国外资金6.48亿美元,国内配套资金1.54亿美元,预计当年内实现支出1.45亿美元,含国外资金1.15亿美元,国内配套资金2984万美元。
这部分项目中,南方省和南部的那巴蒂耶省占26.43%,贝卡省21.08%,黎巴嫩山区省占20.68%,北方省9.11%,直属国家的项目占16.8%,资金覆盖面比较平均,意在体现哈利里政府当年提出的全国均衡发展战略。
从重建委公布的这部分项目清单中看,项目总数目为92个,其中单项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2个,超过2000万以上的仅7个,其中南方灌溉工程最大,达1.85亿美元,这是黎巴嫩十年水利发展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部分工作已开始实施。
这部分项目的资金来源除了阿拉伯地区的几支基金和欧洲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增加了意大利、伊朗、法国、沙特和科威特等国政府的双边援助,特别是意大利政府的援助,涉及项目金额近9900万美元,其中意政府援助金额6300万美元,涉及供水、水处理、污水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成为对黎双边援助国家中的一大亮点。
三、2004年重建项目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综观重建委2004年项目规划,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特点:
1.重建工作从地域上开始从贝鲁特市区扩展至全国。
此前重建项目大多集中在贝鲁特市,即使是在外省,也多与贝市发展相关,如贝市周边公路网。一方面是因为贝市遭受内战和以色列入侵损失最为惨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贝市集中了全国近一半的人口,GDP产值也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经过十年重建,贝市面貌已大为改善,而全国其它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亟待改善,人民呼声也日益高涨,尽管贝市仍有许多重建工作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重建工作向全国扩展已刻不容缓,这也是哈利里政府2000年上台时承诺的全国均衡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预计,对北方省和南方省的重建力度会大大加强。
2.重建项目向与水有关的领域倾斜。
与水有关的项目包括:饮用水处理、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和灌溉工程。应当说,经过十年的重建,黎电力、交通、通讯等方面条件已大为改观,但随着海外黎侨的回归,旅游业的回暖,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增加,供水和污水问题日益突出,而水又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最基本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出于对地中海环境的保护,欧洲各国很乐意将其富裕的资金投向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领域,也为黎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条件。
3.项目规模普遍较小。
与前几年的重建项目相比,如今黎大工程越来越少,而在中小工程方面,特别是一般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上,黎本土工程公司颇具竞争力,从而使得外国工程公司在黎难有大作为。据来黎考察的中国工程公司称,在金额小于2000万美元的一般土建工程方面,外国公司几乎肯定不能与本地公司竞争,但设备供应量大,特别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项目仍为中国公司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
重建项目面临的问题:
1.实际执行与规划差距大
2003年重建委计划开支8.54美元,但上半年实际支出仅1亿美元左右,预计今年全年支出也超不出2.5亿美元。2004年重建委把支出很务实地定在2.53亿美元的水平上。这样做,也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
2.国内配套资金严重短缺
以致大量外援不能及时投入使用,造成资源性浪费。多数外国援助方都要求黎政府自筹部分当地配套资金,如世行要求配以20%的当地费,有的更高。以黎历来受援经验看,黎重建工程内外资配比差不多为1:3,这对本来就苦不堪言的政府财政来说不啻是一大沉重的包袱。为了兑现政府在巴黎第二次援黎会议上将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压缩至25%的诺言,黎政府寄希望于私有化、压缩财政经常性开支和调整公共债务结构,但预计今年实现这个目标希望渺茫。
四、中国公司在黎重建中的定位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司没能赶上黎巴嫩九十年代大规模重建的有利时机,但是,如果策略对路,也许中国公司还能赶上黎巴嫩后重建时代的末班车。
预计,与水有关的工程、能源领域在今后的数年里将是重建工作的重点。针对黎重建市场的需求特性和中国公司的优劣条件,中国公司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重点项目,并采用灵活的合作方式,争得黎后重建市场的部分份额。
1.关注设备制造安装和材料供应而土建工程量少类项目
2002年中国振华港机中标贝鲁特港港机设备项目就是成功的一例,该项目属纯设备制造类项目,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是中国公司强项。近来又有的黎波里港口扩建、发电厂油改气、炼油厂重建和国家电力控制中心等,都属同一类项目。
2.采取灵活合作方式
对于土建量大而又有相当大比例的设备供应类项目,宜采取灵活合作方式,与本地工程公司联手合作。污水处理、饮用水和供水管网属此类项目。一般说来,当地工程公司没有能力承担设备和特殊材料部分,如水处理项目中的处理设备,供水管网项目中的管道,双方工程公司可以联合承包和采取分包的形式,合作承揽项目。
3.针对黎方当地配套资金短缺而外援资金闲置的矛盾,中方可积极探讨以工程公司带资,或其它融资方式承揽重建项目。
重建委2004年值得关注的项目清单


一、2004年内执行中和将执行的重建项目情况
据统计,2004年重建委管辖内的执行中和将执行的合同总额为3.3亿美元,其中使用国外资金(泛指来自国外的官方援助、优惠的商业贷款等)2.58亿美元,黎方自筹资金7224万美元;预计实际发生支出为1.07亿美元,其中外援8236万美元,政府预算内资金2492万美元。
国外资金主要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各种基金,以及欧洲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双边援助只有法国和沙特政府。
上述重建项目以金额计,北方省占据了54.45%,其次是黎巴嫩山区省占21%。显示明年的重建工作已开始从贝鲁特市区转移至北方地区,这也是为安抚 北方省份对政府长期也来独偏好贝鲁特重建的不满。
在上述3.3亿美元的合同总额中,与水有关的项目(饮用水、供水、污水处理和灌溉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大项目不多。合同总数目为55个,其中单项合同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9个,2000万美元以上的仅2个,分别是的黎波里水处理厂(7800万美元,已开工)和什喀公路(2323万美元),均为欧洲投资银行提供资金。
二、2004年进行预研准备的项目情况
这部分是重建委为未来项目进行的前期准备项目,如考察设计和咨询。黎向来重视前期准备项目,往往投以大量人力财力。
2004年重建委规划的预研究项目,涉及的工程项目总金额达8.02亿美元,其中国外资金6.48亿美元,国内配套资金1.54亿美元,预计当年内实现支出1.45亿美元,含国外资金1.15亿美元,国内配套资金2984万美元。
这部分项目中,南方省和南部的那巴蒂耶省占26.43%,贝卡省21.08%,黎巴嫩山区省占20.68%,北方省9.11%,直属国家的项目占16.8%,资金覆盖面比较平均,意在体现哈利里政府当年提出的全国均衡发展战略。
从重建委公布的这部分项目清单中看,项目总数目为92个,其中单项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2个,超过2000万以上的仅7个,其中南方灌溉工程最大,达1.85亿美元,这是黎巴嫩十年水利发展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部分工作已开始实施。
这部分项目的资金来源除了阿拉伯地区的几支基金和欧洲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增加了意大利、伊朗、法国、沙特和科威特等国政府的双边援助,特别是意大利政府的援助,涉及项目金额近9900万美元,其中意政府援助金额6300万美元,涉及供水、水处理、污水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成为对黎双边援助国家中的一大亮点。
三、2004年重建项目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综观重建委2004年项目规划,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特点:
1.重建工作从地域上开始从贝鲁特市区扩展至全国。
此前重建项目大多集中在贝鲁特市,即使是在外省,也多与贝市发展相关,如贝市周边公路网。一方面是因为贝市遭受内战和以色列入侵损失最为惨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贝市集中了全国近一半的人口,GDP产值也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经过十年重建,贝市面貌已大为改善,而全国其它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亟待改善,人民呼声也日益高涨,尽管贝市仍有许多重建工作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重建工作向全国扩展已刻不容缓,这也是哈利里政府2000年上台时承诺的全国均衡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预计,对北方省和南方省的重建力度会大大加强。
2.重建项目向与水有关的领域倾斜。
与水有关的项目包括:饮用水处理、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和灌溉工程。应当说,经过十年的重建,黎电力、交通、通讯等方面条件已大为改观,但随着海外黎侨的回归,旅游业的回暖,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增加,供水和污水问题日益突出,而水又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最基本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出于对地中海环境的保护,欧洲各国很乐意将其富裕的资金投向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领域,也为黎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条件。
3.项目规模普遍较小。
与前几年的重建项目相比,如今黎大工程越来越少,而在中小工程方面,特别是一般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上,黎本土工程公司颇具竞争力,从而使得外国工程公司在黎难有大作为。据来黎考察的中国工程公司称,在金额小于2000万美元的一般土建工程方面,外国公司几乎肯定不能与本地公司竞争,但设备供应量大,特别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项目仍为中国公司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
重建项目面临的问题:
1.实际执行与规划差距大
2003年重建委计划开支8.54美元,但上半年实际支出仅1亿美元左右,预计今年全年支出也超不出2.5亿美元。2004年重建委把支出很务实地定在2.53亿美元的水平上。这样做,也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
2.国内配套资金严重短缺
以致大量外援不能及时投入使用,造成资源性浪费。多数外国援助方都要求黎政府自筹部分当地配套资金,如世行要求配以20%的当地费,有的更高。以黎历来受援经验看,黎重建工程内外资配比差不多为1:3,这对本来就苦不堪言的政府财政来说不啻是一大沉重的包袱。为了兑现政府在巴黎第二次援黎会议上将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压缩至25%的诺言,黎政府寄希望于私有化、压缩财政经常性开支和调整公共债务结构,但预计今年实现这个目标希望渺茫。
四、中国公司在黎重建中的定位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司没能赶上黎巴嫩九十年代大规模重建的有利时机,但是,如果策略对路,也许中国公司还能赶上黎巴嫩后重建时代的末班车。
预计,与水有关的工程、能源领域在今后的数年里将是重建工作的重点。针对黎重建市场的需求特性和中国公司的优劣条件,中国公司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重点项目,并采用灵活的合作方式,争得黎后重建市场的部分份额。
1.关注设备制造安装和材料供应而土建工程量少类项目
2002年中国振华港机中标贝鲁特港港机设备项目就是成功的一例,该项目属纯设备制造类项目,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是中国公司强项。近来又有的黎波里港口扩建、发电厂油改气、炼油厂重建和国家电力控制中心等,都属同一类项目。
2.采取灵活合作方式
对于土建量大而又有相当大比例的设备供应类项目,宜采取灵活合作方式,与本地工程公司联手合作。污水处理、饮用水和供水管网属此类项目。一般说来,当地工程公司没有能力承担设备和特殊材料部分,如水处理项目中的处理设备,供水管网项目中的管道,双方工程公司可以联合承包和采取分包的形式,合作承揽项目。
3.针对黎方当地配套资金短缺而外援资金闲置的矛盾,中方可积极探讨以工程公司带资,或其它融资方式承揽重建项目。
重建委2004年值得关注的项目清单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