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自前苏联解体后,亚政府为尽快恢复国内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本国加工工业技术先进,实力雄厚优于其他工业生产的优势,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重点加工企业的发展。为此,亚政府先后发布了“国家促进中小企业法”及“发展中小企业基本战略”等法律文件,为发展中小企业生产奠定了法律基础。近几年来,亚中小企业在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下,企业按照自身生产的特点积极引进外资,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海外市场,使企业每年的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2年亚近11万个中小企业的生产产值比重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产值达到16.4亿美元。其中加工工业所占比重已占亚整个工业的66.7%,产值达3.9亿美元。根据亚政府对中小企业生产发展规划,到2005年中小企业的生产产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以上,按亚公布的发展速度计算,产值将达到24亿美元。
在亚美尼亚政府制定的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中,宝石、钻石和纪念品加工工业被列为在工业领域中最有优先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早在1998年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亚珠宝商人聚集在瑞士的巴塞尔市成立了“亚美尼亚珠宝商协会”,亚有50余家企业和公司成为该协会的成员国。另外,亚十几家生产钟表、宝石及雕刻作品等厂家也参加了该协会。近几年来,该协会每年在国内外举办珠宝首饰纪念品展览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亚美尼亚加工生产的钻石原料主要靠进口,经过加工生产后出口到其他国家。宝石、钻石原材料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比利时、以色列和印度。所使用的加工设备也分别来自俄罗斯、比利时和以色列等国家。2001年亚美尼亚企业加工生产钻石55万克拉,收汇达1亿美元。2002年钻石加工产量增长近1倍,收汇近2亿美元。从金刚石加工生产行业发展速度来看,2002年出口额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5倍。1997年亚钻石加工生产出口只有2200万美元,1998年发展到4600万美元,1999年钻石出口8400万美元,2000年创造历史上最高水平,出口额达到1.1亿美元。在前苏联时期的1986年,亚钻石加工出口最高水平曾达到8000万美元。截止到2002年底,亚在世界钻石加工生产行业排行榜中,加工规模和产量已占世界排名的第九位。
据统计,2003年1-3月份亚宝石、钻石加工产量已达到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8%。销售产品5200万美元,同比增长60%。
2000年12月份亚与俄罗斯签订了2001-2006年俄向亚提供俄产天然钻石供货协议。按照双方所签订的协议规定,俄每年应向亚提供40万克拉的钻石原料,6年合计240万克拉。2001和2002年俄罗斯向亚已提供了68万克拉的钻石原料。
亚现有近50家钻石加工企业,其中影响较大的企业有《绍卡赫钻石公司》。该公司建于前苏联时期,其产品销路已从国内转向国际市场。该厂通过私有化,现以被以色列的《拉拉帝》公司所购买。公司设备可加工8-9种产品样式,每月加工生产钻石3万克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2003年1-3月份该公司钻石销售额达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60%。新近成立的《帝曼德捷克钻石公司》是印度《罗森钻石公司》投资建设的。其他还有《罗里钻石公司》为比利时投资设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今年1-3月份钻石产品销售1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5%。还有俄罗斯的《亚美尼亚钻石公司》,年加工钻石能力为30000克拉,2000年该公司销售产品2500万美元。
据亚贸易经济发展部工业局介绍,亚现有近500个宝石、钻石和纪念品生产加工企业,职工共有3700人。其中较大的企业有《埃里温纪念品公司》,其企业各50%的股份分别属于俄罗斯和德国,还有《顶级戈尔德》、《阿拉克斯》和《德哥阿》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投资者投资的股份公司,每月黄金的加工生产量都在150公斤以上。
为促进加工工业的发展,亚政府在税收和关税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亚海关规定,自2001年1月份起,亚所有贸易企业作为法定资本进口的各种设施免征关税。进口原材料在规定的期限内经加工出口,企业不需进行申报和出具品质和原产地证书。按照独联体国家所签定的自由贸易协定,从事独联体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免征关税及双方贸易额在5000美元以下无需提供原产地证书。对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免征消费税、对宝石产品免征增值税。这些优惠条件和措施对纪念品和钻石加工行业来说是非常现实和有利的,因此,亚这些行业的大部分产品都销往独联体国家。
近几年来,随着亚政府实施私有化计划的深入,食品加工企业也纷纷实现私有化并积极与外商建立合资企业,发展食品生产经济。目前,亚食品行业已有75%的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和与外商建立了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满足国内需求并出口到独联体其他国家。但多数企业也面临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管理、开拓市场、产品品质标准及寻找长期稳定的客户等问题。
亚美尼亚葡萄酒制造加工业历史悠久,受地理和环境的影响,亚种植的葡萄个大且含糖量高,品种繁多,1995年前亚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5000公顷。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亚美尼亚葡萄种植业也遭受种种挫折。九十年代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亚葡萄种植面积大量减少,1998年葡萄种植面积减少到15800公顷,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种植土豆和其他农作物。1999年亚葡萄总产量为11.5万吨,比1990年前减少40%。由于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葡萄的收购量也随之减弱。1997年亚各大酒厂共收购葡萄不足25000吨,比往年减少近50%。直到2000年葡萄的种植面积才逐渐恢复,收购数量达到51000吨,但与解体前的1985-1989年相比还是减少3倍多。
亚在1990年前生产的葡萄酒和白兰地酒大部分出口到前苏联各个国家(葡萄酒8000万升、白兰地酒500万升),解体后,由于独联体各国对进口含酒精类饮料的限制,亚酒类产品出口数量大大减少。2000年亚对独联体国家出口葡萄酒27万升,白兰地酒50万升。
在亚美尼亚政府制定的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中,宝石、钻石和纪念品加工工业被列为在工业领域中最有优先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早在1998年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亚珠宝商人聚集在瑞士的巴塞尔市成立了“亚美尼亚珠宝商协会”,亚有50余家企业和公司成为该协会的成员国。另外,亚十几家生产钟表、宝石及雕刻作品等厂家也参加了该协会。近几年来,该协会每年在国内外举办珠宝首饰纪念品展览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亚美尼亚加工生产的钻石原料主要靠进口,经过加工生产后出口到其他国家。宝石、钻石原材料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比利时、以色列和印度。所使用的加工设备也分别来自俄罗斯、比利时和以色列等国家。2001年亚美尼亚企业加工生产钻石55万克拉,收汇达1亿美元。2002年钻石加工产量增长近1倍,收汇近2亿美元。从金刚石加工生产行业发展速度来看,2002年出口额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5倍。1997年亚钻石加工生产出口只有2200万美元,1998年发展到4600万美元,1999年钻石出口8400万美元,2000年创造历史上最高水平,出口额达到1.1亿美元。在前苏联时期的1986年,亚钻石加工出口最高水平曾达到8000万美元。截止到2002年底,亚在世界钻石加工生产行业排行榜中,加工规模和产量已占世界排名的第九位。
据统计,2003年1-3月份亚宝石、钻石加工产量已达到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8%。销售产品5200万美元,同比增长60%。
2000年12月份亚与俄罗斯签订了2001-2006年俄向亚提供俄产天然钻石供货协议。按照双方所签订的协议规定,俄每年应向亚提供40万克拉的钻石原料,6年合计240万克拉。2001和2002年俄罗斯向亚已提供了68万克拉的钻石原料。
亚现有近50家钻石加工企业,其中影响较大的企业有《绍卡赫钻石公司》。该公司建于前苏联时期,其产品销路已从国内转向国际市场。该厂通过私有化,现以被以色列的《拉拉帝》公司所购买。公司设备可加工8-9种产品样式,每月加工生产钻石3万克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2003年1-3月份该公司钻石销售额达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60%。新近成立的《帝曼德捷克钻石公司》是印度《罗森钻石公司》投资建设的。其他还有《罗里钻石公司》为比利时投资设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今年1-3月份钻石产品销售1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5%。还有俄罗斯的《亚美尼亚钻石公司》,年加工钻石能力为30000克拉,2000年该公司销售产品2500万美元。
据亚贸易经济发展部工业局介绍,亚现有近500个宝石、钻石和纪念品生产加工企业,职工共有3700人。其中较大的企业有《埃里温纪念品公司》,其企业各50%的股份分别属于俄罗斯和德国,还有《顶级戈尔德》、《阿拉克斯》和《德哥阿》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投资者投资的股份公司,每月黄金的加工生产量都在150公斤以上。
为促进加工工业的发展,亚政府在税收和关税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亚海关规定,自2001年1月份起,亚所有贸易企业作为法定资本进口的各种设施免征关税。进口原材料在规定的期限内经加工出口,企业不需进行申报和出具品质和原产地证书。按照独联体国家所签定的自由贸易协定,从事独联体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免征关税及双方贸易额在5000美元以下无需提供原产地证书。对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免征消费税、对宝石产品免征增值税。这些优惠条件和措施对纪念品和钻石加工行业来说是非常现实和有利的,因此,亚这些行业的大部分产品都销往独联体国家。
近几年来,随着亚政府实施私有化计划的深入,食品加工企业也纷纷实现私有化并积极与外商建立合资企业,发展食品生产经济。目前,亚食品行业已有75%的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和与外商建立了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满足国内需求并出口到独联体其他国家。但多数企业也面临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管理、开拓市场、产品品质标准及寻找长期稳定的客户等问题。
亚美尼亚葡萄酒制造加工业历史悠久,受地理和环境的影响,亚种植的葡萄个大且含糖量高,品种繁多,1995年前亚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5000公顷。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亚美尼亚葡萄种植业也遭受种种挫折。九十年代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亚葡萄种植面积大量减少,1998年葡萄种植面积减少到15800公顷,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种植土豆和其他农作物。1999年亚葡萄总产量为11.5万吨,比1990年前减少40%。由于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葡萄的收购量也随之减弱。1997年亚各大酒厂共收购葡萄不足25000吨,比往年减少近50%。直到2000年葡萄的种植面积才逐渐恢复,收购数量达到51000吨,但与解体前的1985-1989年相比还是减少3倍多。
亚在1990年前生产的葡萄酒和白兰地酒大部分出口到前苏联各个国家(葡萄酒8000万升、白兰地酒500万升),解体后,由于独联体各国对进口含酒精类饮料的限制,亚酒类产品出口数量大大减少。2000年亚对独联体国家出口葡萄酒27万升,白兰地酒50万升。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