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越南是发展中国家,交通设施相当落后,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革新开放以来,越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加紧对交通设施进行改造,争取尽快改变交通落后的状况。为此,越政府制订了2001-2005年发展计划和2001-2010年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越南交通运输现状
越南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南北长1600公里,东南部面临大海,海岸线全长3200公里。西部背靠老挝、柬埔寨,北部与我广西、云南相连,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国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7800万。1991年以来,越南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增长。1991-2000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比1990年翻了一番。
越南经济持续发展使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需求日益增加。公路运输增长速度最快。与1991年相比,1999年货运量吨/公里分别增长1.32 倍和1.42倍,客运量人/公里分别增长1.56倍和 1.92倍。越南交通运输业有公路、铁路、内河、海路、空中和管道运输等。从全国的运输看,公路运输所占比例最大,占约货运量2/3和客运量的4/5;其次是内河水运,约占货运量的1/3和客运量的1/5;铁路运输约占货运量和客运量的5%;空中客运量只占客运总数的0.2%。在九龙江平原地区,水路货运约占70-80%,公路货运只占20-30%。
公路:截止1999年底,越南公路总长约20万公里,其中有国道15284公里,省道16403公里,县乡村公路约130000公里。整个公路网的发展比较合理,但质量普遍较差。只有60%的国道和30%的省道得以铺设路面,有30%的危桥需更换和改造提级,还有178个江河摆渡。国家划拨给国道和省道的养路费只能满足需求量的33%。乡村公路的路况很差,目前还有515个乡未通车。在城市,由于机动车,尤其是摩托车的过速增长(年均增长25%),而交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使得城市交通,特别是河内市和胡志明市的交通经常出现堵塞现象,且日趋严重。
水路:越南内水水路约41000公里,其中有约8000公里的水路可全年通航。有23个主要装卸码头和若干小码头。由于河道疏通跟不上和码头工程质量下降及设备陈旧老化等原因,使得运输费用过高,降低了水路的使用率。
铁路:越南铁路全国有7条干线和一些支线,全长约2600公里。目前有许多路段经常遭水淹,由于轨道、桥梁、涵洞和信号质量不断下降以及机车车辆陈旧老化,直接影响到行驶速度和运输能力。
海港:目前越南有11个国际港口及80个一般港口,由于港口基础设施下降及装卸设备陈旧老化,影响港口的使用效率。
二、发展规划
根据越南交通运输现状及国家近期和远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越南政府制订了2001-2010年交通运输发展计划。据此,越南将投资约169亿美元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改造和维护(含航空)。其中,国内自筹资金97亿美元,占所需资金的57%,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争取优惠贷款(ODA)72亿美元,占所需资金的43%。在资金分配上,用于公路占58.8%; 铁路占6.36%; 海运占9.26%; 河运占2.42%; 航空占4.13%; 城市交通占11.16%; 农村交通占7.1%。
(一)2001-2005年发展计划
公路建设:
--完成对第1号、5号、10号、18号、51号、55号、56号、22号、13号、20号国道等主要国道及中部地区的部分国道的改扩建。所有国道基本实现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
--对河内市、胡志明市在50-80公里半径内的公路进行改扩建。
--开通环北部地区的第4号、34号、279号、37号国道公路和胡志明道(部分改造升级为三级公路)、N1、N2公路。
--城市交通:完成河内市三环路第一阶段(法文南-柴同段和梅移-清春-发文段)的建设;完成胡志明市东西大道的建设;在城市主要交通道口建造部分立交桥。
--农村公路建设:完成乡乡通公路并使12-15%的省道实现柏油路面。平原地区30-50%的省道可实现4季通车。
铁路建设:
--完成对现有铁路系统(含机车和车辆)的改造和升级,提高行驶速度和保障行驶安全。
--完成对南北铁路通信信号的改造和升级。
内河水路建设:
--完成南方胡志明市-坚良和胡志明市-金瓯两条水路的改造并使之达到三级水路标准。
--完成红河河内段的护堤建设。
海港建设:
--完成海防港第二阶段第一步的改造升级,使其装卸能力达800万吨/年。
--完成岘港先沙港第一阶段的改造升级,使其装卸能力达240万吨/年。
(二)2001-2010年发展规划
公路建设:
--将以河内市和胡志明市为中心的半径为50-80公里的公路建成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在重点经济地区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如:内排-下龙高速公路,琅路-和乐高速公路,北江-惹桥(Cau Gie)-宁平高速公路,胡志明市-头顿高速公路,胡志明市-芹苴高速公路,胡志明市-油热(Dau Day)高速公路等。
--将4号国道+34号国道的环线公路,279国道+6号国道环线公路,长庞-河先公路改造升级为4级公路;继续改造胡志明道部分路段升级为3级公路。
--把中部各条横向国道改造为3级公路。
--所有省道基本铺设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
--城市交通:完成河内空中有轨电车嘉林-甲八段的建设;完成胡志明市和兴-边和段有轨电车(其中和兴-平赵段为空中)的建设。
--农村交通:改造县级公路达到5级或6级标准;改造乡级公路达到A级或B级农村公路标准;30%的农村公路实现柏油路面,其中平原地区50%的农村公路实现柏油路面;80%的农村公路可4季通车。
内河水路建设:
--对红河平原地区和九龙江平原地区的各主要河道进行改造升级,使之可全天候通航。
--改造部分河运码头,使河内的码头装卸能力达190万吨/年,宁平码头装卸能力达190万吨/年。
铁路建设:
--对主要干线进行改造,使之达到国家标准。
--兴建河内-荣市段和胡志明市-芽庄段复线。兴建安员-普莱铁路和连接亭武港、画寺(CHUA VE)港、盖麟港,漯门港的铁路支线。
海港建设:对全国的海运港口进行改造和升级,到2010年,装卸能力达2亿吨/年。尤其是改造主要综合港口如:盖麟港达1000万吨/年,海防港达1000万吨/年,岘港港口群达600万吨/年,容桔港达150万吨/年,西贡港群达2500万吨/年,市威-头顿港群(Thi Vai-Vung Tau)达2700万吨/年,芹苴港群达400万吨/年。
上述规划越方正在组织实施,有的已进行招标,有的正在组织招标。国内工程承包公司可根据自己特长,对上述工程项目进行跟踪,并参加投标。(完)
一、越南交通运输现状
越南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南北长1600公里,东南部面临大海,海岸线全长3200公里。西部背靠老挝、柬埔寨,北部与我广西、云南相连,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国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7800万。1991年以来,越南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增长。1991-2000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比1990年翻了一番。
越南经济持续发展使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需求日益增加。公路运输增长速度最快。与1991年相比,1999年货运量吨/公里分别增长1.32 倍和1.42倍,客运量人/公里分别增长1.56倍和 1.92倍。越南交通运输业有公路、铁路、内河、海路、空中和管道运输等。从全国的运输看,公路运输所占比例最大,占约货运量2/3和客运量的4/5;其次是内河水运,约占货运量的1/3和客运量的1/5;铁路运输约占货运量和客运量的5%;空中客运量只占客运总数的0.2%。在九龙江平原地区,水路货运约占70-80%,公路货运只占20-30%。
公路:截止1999年底,越南公路总长约20万公里,其中有国道15284公里,省道16403公里,县乡村公路约130000公里。整个公路网的发展比较合理,但质量普遍较差。只有60%的国道和30%的省道得以铺设路面,有30%的危桥需更换和改造提级,还有178个江河摆渡。国家划拨给国道和省道的养路费只能满足需求量的33%。乡村公路的路况很差,目前还有515个乡未通车。在城市,由于机动车,尤其是摩托车的过速增长(年均增长25%),而交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使得城市交通,特别是河内市和胡志明市的交通经常出现堵塞现象,且日趋严重。
水路:越南内水水路约41000公里,其中有约8000公里的水路可全年通航。有23个主要装卸码头和若干小码头。由于河道疏通跟不上和码头工程质量下降及设备陈旧老化等原因,使得运输费用过高,降低了水路的使用率。
铁路:越南铁路全国有7条干线和一些支线,全长约2600公里。目前有许多路段经常遭水淹,由于轨道、桥梁、涵洞和信号质量不断下降以及机车车辆陈旧老化,直接影响到行驶速度和运输能力。
海港:目前越南有11个国际港口及80个一般港口,由于港口基础设施下降及装卸设备陈旧老化,影响港口的使用效率。
二、发展规划
根据越南交通运输现状及国家近期和远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越南政府制订了2001-2010年交通运输发展计划。据此,越南将投资约169亿美元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改造和维护(含航空)。其中,国内自筹资金97亿美元,占所需资金的57%,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争取优惠贷款(ODA)72亿美元,占所需资金的43%。在资金分配上,用于公路占58.8%; 铁路占6.36%; 海运占9.26%; 河运占2.42%; 航空占4.13%; 城市交通占11.16%; 农村交通占7.1%。
(一)2001-2005年发展计划
公路建设:
--完成对第1号、5号、10号、18号、51号、55号、56号、22号、13号、20号国道等主要国道及中部地区的部分国道的改扩建。所有国道基本实现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
--对河内市、胡志明市在50-80公里半径内的公路进行改扩建。
--开通环北部地区的第4号、34号、279号、37号国道公路和胡志明道(部分改造升级为三级公路)、N1、N2公路。
--城市交通:完成河内市三环路第一阶段(法文南-柴同段和梅移-清春-发文段)的建设;完成胡志明市东西大道的建设;在城市主要交通道口建造部分立交桥。
--农村公路建设:完成乡乡通公路并使12-15%的省道实现柏油路面。平原地区30-50%的省道可实现4季通车。
铁路建设:
--完成对现有铁路系统(含机车和车辆)的改造和升级,提高行驶速度和保障行驶安全。
--完成对南北铁路通信信号的改造和升级。
内河水路建设:
--完成南方胡志明市-坚良和胡志明市-金瓯两条水路的改造并使之达到三级水路标准。
--完成红河河内段的护堤建设。
海港建设:
--完成海防港第二阶段第一步的改造升级,使其装卸能力达800万吨/年。
--完成岘港先沙港第一阶段的改造升级,使其装卸能力达240万吨/年。
(二)2001-2010年发展规划
公路建设:
--将以河内市和胡志明市为中心的半径为50-80公里的公路建成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在重点经济地区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如:内排-下龙高速公路,琅路-和乐高速公路,北江-惹桥(Cau Gie)-宁平高速公路,胡志明市-头顿高速公路,胡志明市-芹苴高速公路,胡志明市-油热(Dau Day)高速公路等。
--将4号国道+34号国道的环线公路,279国道+6号国道环线公路,长庞-河先公路改造升级为4级公路;继续改造胡志明道部分路段升级为3级公路。
--把中部各条横向国道改造为3级公路。
--所有省道基本铺设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
--城市交通:完成河内空中有轨电车嘉林-甲八段的建设;完成胡志明市和兴-边和段有轨电车(其中和兴-平赵段为空中)的建设。
--农村交通:改造县级公路达到5级或6级标准;改造乡级公路达到A级或B级农村公路标准;30%的农村公路实现柏油路面,其中平原地区50%的农村公路实现柏油路面;80%的农村公路可4季通车。
内河水路建设:
--对红河平原地区和九龙江平原地区的各主要河道进行改造升级,使之可全天候通航。
--改造部分河运码头,使河内的码头装卸能力达190万吨/年,宁平码头装卸能力达190万吨/年。
铁路建设:
--对主要干线进行改造,使之达到国家标准。
--兴建河内-荣市段和胡志明市-芽庄段复线。兴建安员-普莱铁路和连接亭武港、画寺(CHUA VE)港、盖麟港,漯门港的铁路支线。
海港建设:对全国的海运港口进行改造和升级,到2010年,装卸能力达2亿吨/年。尤其是改造主要综合港口如:盖麟港达1000万吨/年,海防港达1000万吨/年,岘港港口群达600万吨/年,容桔港达150万吨/年,西贡港群达2500万吨/年,市威-头顿港群(Thi Vai-Vung Tau)达2700万吨/年,芹苴港群达400万吨/年。
上述规划越方正在组织实施,有的已进行招标,有的正在组织招标。国内工程承包公司可根据自己特长,对上述工程项目进行跟踪,并参加投标。(完)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