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发会议论述最不发达国家问题(四)

发布日期:2003-01-23 13:57:00来源:作者:
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02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中,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和国际初级产品政策问题作了分析。报告指出,初级产品出口国家一般面临三个问题:第一,出口产品生产国是否有足够的初级产品能够引起买方的兴趣,并满足消费者日益严格的要求;第二,出口国需要在能够产生更高附加值的切入点进入有关产品的供应链;第三,必须解决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和总体价格持续下跌的问题,至少需减轻其负面影响。事实上,最不发达国家的许多初级产品货源充足,因而“提高供应能力”是指提供更好质量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是以其加工后的形式提供,而不是直接增加投放世界市场的产品数量。

  报告认为,在初级产品的新供应链的结构中,销售和分配阶段一般具有更大比例的附加值。国际初级产品的新政策应当使最不发达国家在供应链的上述阶段更加充分地参与。各国际组织应加强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供应链的结构,了解产生高附加值的具体阶段,评估出口国参与这些活动的潜力,然后制订适当的政策,使最不发达国家能够在最终产品附加值中获得更大的比例。

  报告强调,初级产品价格的不稳和下跌,需要国际初级产品机构和国际组织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1974年后的10多年中,以稳定价格为目标的国际初级产品协定是国际政策的核心。然而这些协定通过经济措施来减少价格过度不稳的办法,只是在有限的时期内有效。目前,各国缺乏采取此类经济措施的政治意愿,重新制订新的国际初级产品协定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在此方面,一种可行的办法或许是促进买卖双方之间建立长期承诺关系,而不是过于看重日常交易的得失。当然,实现某种程度的稳定也可能意味着放弃一些短期的利益,这也需要国际国内各方的通力合作。此外,“价格风险管理工具”(price risk management instruments)和“补偿融资”(compensatory financing)都是稳定初级产品价格的手段,但需要建立相关的机构和法律框架,而最不发达国家在此方面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能力建设。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